要聞港聞

仗義執言:規管假新聞政府莫卸責

現時世界各地充斥着虛假資訊,不僅誤導公眾,被誣衊的人或組織的名聲更受嚴重損害,亦成為社會混亂恐慌的催化劑。
2019年黑暴攬炒香港之際,攬炒派惡意製造、流傳各種虛假資訊,包括8‧31打死人、新屋嶺強姦事件、沙嶺墓葬義士等,市民受假消息煽惑上街,不少年輕人更因而鋃鐺入獄。筆者所屬政黨曾透過電話訪問1,300多名市民有關香港犯罪年輕化的看法,七成受訪者認為網絡假訊息激發年輕人作出破壞社會秩序和犯法行為。
虛假訊息亦影響政府防疫抗疫工作。疫情肆港,社會各界理應齊心抗疫,但別有用心的人卻散播「基因送中」、抹黑「安心出行」用作跟蹤監視市民。時至今日,第5波疫情嚴峻,依然謠言滿天飛,市民為囤積必需品,超市出現搶購潮,食物貨架被清空。
不少海外國家或地區已採取不同措施遏止虛假資訊,並針對虛假資訊立法。香港民意調查中心去年的調查報告亦顯示,逾半市民支持立法打擊虛假資訊及散播仇恨,可見立法工作已有穩固基礎。
有意見質疑立法會製造寒蟬效應,導致媒體自我審查,削弱新聞自由。但筆者想指出,沒有凌駕法律的自由,而立法對權利的限制必須基於保障國家安全及公共秩序、或公共衞生或風化;規管必須只限於錯誤事實陳述,而該陳述影響到國家安全或公共利益;以及設立上訴機制。
政府雖然提及立法規管假新聞,惟議題在各部門中「拋波」,更鮮有聽聞當局交代進度,到日前終於表示目標在今年上半年完成研究。虛假資訊宛如新冠病毒,一旦傳播出去,影響深遠,望政府盡早立法,勿讓謠言傳播鏈充斥社區。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