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慎選儲糧 米粉驗出砒霜 米線亦高熱量

米粉、米線是不少港人日常必備的糧食。(陳德賢攝) 米粉、米線是不少港人日常必備的糧食。(陳德賢攝)
米粉、米線是不少港人日常必備的糧食。(陳德賢攝)
消委會抽查 逾80%樣本有雜質
米粉、米線是不少港人在日常甚至疫下所儲糧食,消費者委員會檢測了30款預先包裝的米製麵食樣本,發現竟有逾80%樣本被驗出鎘、鉻和俗稱「砒霜」的致癌物無機砷,其中一款台灣製的有機白米米粉,其砒霜含量是眾多樣本中最高。另外,一款乾金邊粉樣本的鈉含量,與標示值相差逾41倍,有兩款樣本檢出致敏物麩質,但未有按相關規例於包裝上列明,有機會令對麩質敏感的人士構成健康風險;而食米粉米線亦要注意分量,否則其熱量分分鐘高過白飯。
是次檢測包括30款預先包裝米製麵食樣本,包括乾米粉、乾河粉、乾米線、保鮮米線、乾金邊粉和韓式麵食。檢測只包括樣本的麵食部分,不包括調味粉或醬汁,測試項目包括金屬污染物、營養素含量及致敏物麩質,亦檢視了樣本的標籤資料。
無機砷(砒霜)是砷中重要的毒性形態,是次測試其中9款樣本檢出的砒霜,均沒有超出《金屬規例》的上限。專家委員會認為如果每日攝入每公斤體重3微克的砒霜,保守估計有可能使人患肺癌的機率提高0.5%,而砒霜檢出量最高的樣本是台灣製的「源順」。惟在一般情況下,食用該樣本應不會影響健康。
乾金邊粉鈉含量與標示值差逾41倍
世界衞生組織建議成人每日應攝取少於2,000毫克鈉,其中越南製的「Bich Chi」,其乾金邊粉樣本的鈉含量,與標示值相差逾41倍;韓國製的「膳府」其樣本亦屬「高鈉」食品(每100克含723毫克),該樣本以韓文標示的食用分量為100克,若食用一份不連湯的樣本,已達世衞建議成人每日鈉攝取上限約40%。
飽肚感低 食雙份米粉「肥過食白飯」
另外,測試發現有兩款樣本檢出麩質,分別是台灣製「新東陽」米粉及內地製的「新豐Sun Phoenix」米線,但沒有依規例作出標示。對麩質敏感的人士進食有關產品後,可能會出現嘔吐、腹瀉、哮喘、濕疹等症狀。
一般人認為吃飯較吃米製麵食更易致肥,根據是次檢測結果,發現控制分量才是關鍵。以各種類的平均能量值計算,進食一份56.2克的乾米粉攝入的能量(約200千卡),雖比起吃一碗白飯所攝入的能量低(約260千卡),但因米粉飽肚感低而進食兩份,則「肥過食白飯」。至於進食一份201.9克的保鮮米線攝入的能量(約285千卡),又略高於一碗白飯。而麵食附有的調味粉、醬油包等配料,如以此作湯底,會增加脂肪和糖的攝入,故應減少調味粉等的分量,及避免飲湯底。
此外,坊間流傳河粉脂肪含量高,不過消委會測試結果反映,所有河粉樣本的每100克的總脂肪含量,介乎0.2至1.5克,全部屬「低脂」食品。但因粉麵店的濕河粉,製作時或會於表面掃油,令口感軟滑,脂肪含量可能因此而較高。
消委會研究及試驗小組副主席雷永昌表示,從食物長期攝取過多鈉,會導致血壓升高,增加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該會又建議,不要為控制體重等因素,而偏重進食米製麵食,宜先了解該等食品與米飯的營養、熱量、脂肪的分別,以保持均衡飲食。
消費者選擇米製麵食時,應細閱預先包裝食物上的成分表和營養標籤,注意鈉的攝取量,全穀物類食物是較好的選擇。另外,消化系統較弱人士,可揀選沒有添加澱粉的米製麵食,留意麵食隨附的調味粉或醬汁的營養素含量,注意使用分量,亦盡量不要喝湯,以免攝入過多鈉。
「新東陽」回覆消委會時指,分銷商指該產品的蛋白質較低的原因是含有玉米澱粉。該公司又表示工廠正調查產品是否含有麩質可能的原因,也安排實驗室測試產品是否含有麩質,現階段會更改標籤,以符合法例要求。「Bich Chi」的進口商表示已即時與代理及工廠聯絡及跟進,推斷河粉及乾金邊粉的營養素檢出量與標示值的差異,是因為產品的出口版及當地內銷版配方不同,而形成混亂。另外,包裝上的資料亦沒有及時更新,所以有數值落差的情況,並指會多注意,會定期請廠方檢視各數值,以免落差太大。
消委會檢測了30款預先包裝米製麵食樣本。消委會檢測了30款預先包裝米製麵食樣本。
消委會檢測了30款預先包裝米製麵食樣本。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