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手機讀標籤 食嘢減風險

萬鈞伯裘書院學生設計的「智能NFC食物標籤系統」獲頒「最具潛能獎」。(袁志豪攝) 萬鈞伯裘書院學生設計的「智能NFC食物標籤系統」獲頒「最具潛能獎」。(袁志豪攝)
萬鈞伯裘書院學生設計的「智能NFC食物標籤系統」獲頒「最具潛能獎」。(袁志豪攝)
中學生設計智能發聲 長者視障人士都話正
食物標籤制度在港推行逾11年,各類包裝食品的標籤所使用的表達方式及字體大小有異,有礙長者閱讀,而視障人士更未能看到標籤,難以了解食物的成分,容易「食錯嘢」,引致健康風險。萬鈞伯裘書院學生設計「智能NFC食物標籤系統」,既統一營養標籤表達方法,並設有語音發聲功能,讀出食物資料及食用建議,幫助市民維持健康。
他們設計智能食物標籤系統的意念源於家人。組員陳俊豫的婆婆因為食物包裝上標籤的字體細小,令患有老花眼及近視的婆婆未能看清楚成分,誤服致敏食物,需送院留醫,令他們萌生設計系統的念頭。他們又留意到不少長者因為糖分攝取過多,容易患上糖尿病,望能協助長者輕易了解食物的成分及提醒長者合適的進食分量,以維持健康。
其他同類程式不易用
同學翻查市面同類的程式,例如由食環署推出的「營計寶」,用戶需要手動輸入食物及其營養資料。同學使用程式時認為字體不大又複雜難用,「更不要說長者或視障人士」。而他們所設計的程式盡量簡化操作、輸入方法,亦設視障模式。
用戶只要將有NFC(近距離無線通訊)功能的智能手機,接觸包裝食物上的NFC貼紙,程式將自動彈出,顯示並讀出食物的詳細資料,包括食物類型、到期日、營養資料等。用戶可透過指定智能卡,使用手機掃描食物標籤,程式會自動輸入標籤上的內容,或輸入個人身體資料作個人化建議。
花多月克服語言編程
程式的編製過程亦並非一帆風順,尤其如何從長者角度出發製作程式。組員朱天翼說,程式初期的字體大小對中學生來說已經很大,但不少長者反映仍未能看清,需要提供多種選項,又要考慮如何令不懂使用智能手機也能輕易享受服務。
語言問題亦成為另一障礙,程式創作平台以英文為主,而網上相關說明均為英文,他們花約3個月翻譯並了解編程邏輯,幸得指導下跨過難關。他們的程式亦在社區創科編程比賽獲得「最具潛能獎」。他們表示,所得的獎金將用作未來程式發展,例如改善程式介面、軟件升級等,亦會加入語速設定及少數族裔語言,未來會再與多個機構合作,供大眾試用程式。
記者陳曉雋
程式將顯示並讀出食物類型、營養價值等資料。程式將顯示並讀出食物類型、營養價值等資料。
程式將顯示並讀出食物類型、營養價值等資料。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