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去年騙案1.9萬宗 涉款74億

警方打擊各類型騙案。 警方打擊各類型騙案。
警方打擊各類型騙案。
冒郵遞服務 假電子支付 案件飆45倍
近年市民生活習慣及公私營機構運作模式都有所轉變,由現場面見轉為網上接觸;騙徒亦緊跟步伐,利用互聯網及電話等渠道犯案,致騙案續升。2021年警方共接獲19,249宗詐騙案,較2020年的15,553宗增加3,696宗,上升23.8%。其中網戀投資騙案、求職騙案、假冒郵遞服務及電子支付平台騙案等的數字飆升,升幅介乎3倍至45倍不等,反詐騙協調中心去年成功攔截騙款高達23.5億元。
網絡釣魚騙案令人關注,尤以假冒郵遞服務及電子支付平台數字上升得最多,兩者合共錄633宗,較前年勁升45倍。其中假冒郵遞服務佔363宗,損失共563萬元,比前年的14宗、損失共57萬元,分別大升近25倍及9倍。
損失最大一宗假冒郵遞服務案件的受害人是一名21歲男生,他於去年1月收到聲稱由香港郵政發出的電話短訊,表示他有包裹因欠缺資料無法處理,要求他按內附連結,進入網站輸入信用卡資料,男生不虞有詐輸入資料後,他的信用卡戶口隨即被進行4次共1.2萬美元交易(約逾9.3萬港元)。
求職騙案亦在疫情下有明顯增長,騙徒覷準失業率高企下,向急需現金周轉或心急求職的市民行騙,警方去年共接獲1,074宗相關騙案,比前年多出742宗,升幅多達2.2倍,合共損失8,510萬元。
搵外快做「匯款員」 被呃逾670萬
此外,亦有新興起手法的騙案,警方指出近來流行「刷單員」求職騙案,騙徒於網上招聘,要求求職者先付款,為購物平台製造高銷量,騙徒聲稱會將買貨支出連報酬轉帳予受害人,但最後失蹤。另「匯款員」求職騙案亦相當流行,這種騙案往往令受害人不單被騙所有積蓄,更欠下周身債,損失最多的受害人是一名27歲男子,任職人力資源公司經理,由於他想搵外快,在社交網站應徵做國際轉款員,惟最終賺錢不成反被騙逾670萬元。
至於一直流行的電話騙案,去年有1,140宗,雖較前年宗數下跌4.4%,但總損失卻高達逾8.1億元,較前年大增41.1%,損失上升主要來自其中一宗電騙,一名90歲老婦被假冒官員騙徒騙去2.5億元。警方特別指出,由內地來港讀書的大學生因未熟悉本地民情,最容易受騙,由前年80人大增至去年193人。
本月是警隊的防騙月,反詐騙協調中心統籌警隊各單位,全方位推行防騙宣傳工作,反詐騙協調中心更特地設計了4個騙徒虛擬人物,旨在用輕鬆手法呼籲市民關注騙案。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