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龍七公:香港唯一的選擇是動態清零

農曆新年過後,昨日單日新增超過600宗確診個案,創本港疫情爆發以來的新高。此時,有人認為新變種病毒Omicron跟流感無異,毋須繼續採取「清零」的抗疫政策,乾脆來個「與病毒共存」算了。但如果認真看看數據,就知道這是完全不可行,香港真正需要的策略是「動態清零」。
有些人對動態清零的概念不太清楚,光看字面,以為就是零感染。其實動態清零既不等於零感染,也不是零容忍,它真正的概念是在於「快速發現、快速處置、精準管控、有效救治」,就是在常態化的疫情防控狀態下,必須做到能快速識別感染的發生,然後快速地進行處理,同時有效地管控和救治,以切斷病毒的傳播鏈。動態清零在內地行之有效,如果香港採取,便能在抗疫、市民日常生活和整體經濟發展之間取得平衡。
動態清零於內地有例可援,應在本港推行。相反,與病毒共存連基本的數據支持都欠缺,整天嚷着要與病毒共存的那些人,他們看過相關數據嗎?Omicron的傳播力非常強,所以雖然它的死亡率只是0.3%左右,但由於傳染力強,香港人口密集,如果採取與病毒共存政策,就很有可能在短時間內出現數目龐大的確診個案。當然,病人感染不能扔下不理,但如果突然出現以倍數增長的確診個案,我們的醫院還有應付的能力嗎?而且,就算是0.3%左右的死亡率,也高過一般流感6至7倍,每1,000人確診,就有3人死亡,那畢竟也是個相當高的數字。
至於Delta變種病毒,雖然不像Omicron的傳播力那麼強,但死亡率較高,一旦確診,死亡率接近2%。而且,Delta的重病率也比較高,每100人確診就有兩個人死亡,按這個比率,社會上受影響家庭的數目就會攀升,痛失家人的悲慘場面必然會愈來愈頻繁,筆者不認為那是本港市民希望看到的景象。
躺平政策 絕不可取
筆者作為專業醫生,相信的是數據,考慮的是香港醫療系統的負荷能力,關心的是全港市民的整體健康。在當下,與病毒共存這種躺平、放任的政策絕對是不可取的,因為無論是在病毒的傳播力、患病率、重症率、後遺症和死亡率這5個考慮層面,香港都負擔不起與病毒共存政策的後果,必定會癱瘓本港的醫療系統。
現在香港真正要做的是全力實施動態清零策略,擴大核酸檢測範圍,盡快找出並切斷社區中那眾多的隱形傳播鏈,而且要找出感染病人的密切接觸者,對他們進行精準的管控和有效的追蹤,讓疫情重回清零狀態。實施動態清零是內地行之有效的經驗,既然有例可援,特區政府應盡快落實和進行廣泛宣傳,讓市民充分了解,再全力配合政府在抗疫方面的努力。如果香港在落實動態清零時在採樣、隔離、檢測等方面需要支援,在必要時還可以向中央求助。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