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顧客權益缺保障 消費意欲點會強

本港市道不景,百業打柴;要推動經濟復甦,推動港人消費係必需嘅。除咗政策之外,良好嘅購物體驗、優質嘅服務態度,消費權益得到保障,同樣有利於鼓勵市民使錢;坦白講,使錢都係為咗開心,邊會有人鍾意貼錢買難受呢。之不過消委會尋日公布嘅數據,就令人大吃一驚;表面上消委會去年收到嘅投訴按年下跌,但超過一半係涉及服務嘅投訴,而且所涉及嘅金額亦大幅增加,真係有愧於香港「購物天堂」嘅美譽!
消委會嘅數據顯示,去年一共收到27,382宗投訴,按年下跌11%,當中涉及服務投訴佔54%,投訴所涉及嘅金額按年大幅增加116%,達到11.7億元。嗱!喺病毒肆虐全球、環球經濟不穩嘅情況下,市民今日唔知聽日事,消費意欲本來就唔高,有錢都梗係留嚟傍身。尤其喺去年年初,各項防疫措施尚未放寬,直到年中疫情趨緩,港府又派消費券,市道先慢慢向好。話說就快都冇人肯消費,又何來咁多投訴呢?唔通落街買斤菜,阿姐唔肯搭條葱,都走去投訴咩?所以投訴量下跌,係預期之內!
咁何解涉及投訴嘅金額會大增呢?其實只要睇番數據就唔難理解,投訴量大增嘅類別,消費金額一般較高;至於被投訴嘅原因,則大多同疫情有關。例如排名榜首嘅主要涉及電器用品,又以傳統家電為主;喺疫情下,市民留喺屋企嘅時間多咗,適逢政府大派消費券,市民梗係趁機拎消費券嚟買家電,多咗人買,出現問題嘅機率自然大;又例如投訴急增近1.6倍嘅美容業,每每爆發疫情就要停業,去年疫情一度緩和,各大美容院當然想吸納資金一鋪翻身,難免有從業員趁機以不恰當方式銷售,欺瞞顧客。
值得一提嘅係,喺疫情之下,網上外賣點餐平台服務大行其道,但相關投訴亦自2019年起急增超過5倍,金額亦較前年上升八成。除咗因為多咗人用網上訂餐外,港府對呢類型新興平台缺乏監管,亦係主因之一。外賣員送餐難免遭遇各種難題,面對遲送、漏送等情況,顧客其實都會體諒同理解,但有外賣平台公然拒絕退款,要去到消委會介入先肯妥協,就離晒大譜囉。試想像,叫個外賣都係想食餐安樂茶飯,飯食唔到仲要成肚氣,唔投訴就有鬼囉!
講番轉頭,疫情對於香港各行各業嘅影響,又點止停業咁簡單。疫情持續超過兩年,面對港府防疫無能、救市不力,港人早已怨聲載道;無論係出售商品嘅商家,受僱提供服務嘅打工仔,定係消費者,其實咪又係香港人;受大環境拖累,心情本身就差,打工仔又點笑得出,顧客自然係樣樣嘢都睇唔順眼。所謂「福無雙至,禍不單行」,港府喺保障消費者權益嘅同時,假如唔盡早解決疫情、挽救經濟,遲啲莫講話消費,開唔開到飯都成問題!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