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出手需及時 莫待香港空截肢
特區抗疫踏入了第三個年頭,由鼠年來到虎年,從疫苗未開發及缺乏口罩,到現在差不多八成接種率,以為守得雲開見月明,撥開雲霧見青天,誰知希望愈大,失望愈大,香港疫情不但沒有減退,反而是一浪接一浪,第5波爆發,專家形容是海嘯級或幾何式,昨日新增確診達614宗,較前日幾乎倍增,專家預計每日過千宗日子將會來臨,大家要作好最壞的打算。
好事不出門,惡事傳千里,香港又再次令到全國關注,兩個官媒接連兩日接力發表評論文章,指香港須堅持「動態清零」,若採用「與病毒共存」,與內地通關免問。表面是評論文章,實際是有關方面發出的警告,大家心知肚明,京官看來已經失去了耐性,表達對香港抗疫無能的不滿,由官媒發表出來,不經官方訓斥,已經算給面子。
面是人家給,架是自己丟,一國兩制,但特區管理不濟,多年來都為中央添煩添亂,官媒對港事務發聲,已不是新鮮事,但罕有像這樣連環發文,令人想起2019年黑暴之亂,官媒也是如此擺出高姿態,痛罵叛亂分子,包括大漢奸黎智英,當時香港街頭暴亂無日無之,陷入水深火熱,政府進退失據,一年也不能止暴制亂,反對派更藉機想奪取特區管治權,由區議會選舉大勝,到圖謀操控立會選舉,左右特首人選,政治危機一觸即發,最後《港區國安法》橫空出世,一下子便把暴潮壓下來,把暴亂分子打得雞飛狗走。
最後關頭才遏止黑暴
當時已有聲音,覺得中央拖到最後關頭才出手,貫徹多年來對特區放任不管的作風,五十年不變,淪為五十年不管,兩制走歪了,荒腔走板,無心去殖,讓港英餘孽操弄特區政府,令人不禁要問,這是誰家天下!弄得特區烏煙瘴氣,牛鬼蛇神當道,廢官一就是裏應外合,一就是袖手旁觀,眼看香港幾乎成為西方的盤中飧,中央才施施然出手,扭轉局面,多年來擁有司法保護傘的壹傳媒黎智英,也淪為階下囚,反中亂港傳媒例如《蘋果日報》頓時煙消雲散,既然可以做得如此徹底,為何容許毒果為禍廿多年?
中央的「容忍度」真的很大,容忍了歷任失職的特首,現屆政府5年來建樹全無,搞出了暴疫兩大災劫,卻安然度過,問責只是徐英偉這些小角色,尚有數個月任期便齊齊拍拍屁股走人,留下抗疫及重振經濟這些爛攤子給下屆政府,這不是燙手山芋,恐怕是一枚核彈,沾手即爆,死無全屍,對下一任特首絕對不公平,對香港市民更加是懲罰,香港重重禁令,處處疫蹤,儼如死城,是想用這樣的狀態去慶祝回歸廿五周年嗎?
香港現況像截肢全癱的病人,毫無生命力,死氣沉沉,民不聊生,民怨沸騰,本是大好家園,家不成家,作為管家的固然失職,應該撤職,作為家庭一分子,百姓也像子女,怪家長所託非人,不聞不問,任由他們自生自滅,彷彿並非親生,像忘記了前人經過艱辛努力,才讓東方之珠重回巨龍懷抱,洗脫百年國恥,回歸初期十四億同胞的喜悅,為何現在又對這顆掌上明珠見死不救?常常有人質疑香港人不夠愛國,沒有歸屬感,但回想當年華東水災及汶川大地震,全城熱心出錢出力賑災,京奧時期香港人熱情慶祝打氣,是誰造成現時生疏的局面?
撤換廢官改防疫措施
特區疫情明顯失控,如果再蔓延下去,恐怕會像新加坡,單日確診人數突破一萬大關,一日急升逾兩倍,累積接近一成人口染疫,大家能想像香港70萬人染疫嗎?令人感嘆去年底還在憧憬聖誕新年通關,才個多月時間,來了翻天覆地的改變,恍若隔世,現在不單止沒有可能商討通關,內地對香港人入境更加要收緊管制,通關遙遙無期,是兩年來最黑暗日子,香港少了北水,像沙漠中垂危病人,未病死已經渴死。
香港是中國不可分割一部分,香港有難,應該八方支援,疫情如同發生地震海嘯災難,救人如救火,刻不容緩,中央應該要派專責小組來港監督抗疫工作,角色職能類比內地的中央巡視組,可以點名失職無能的官員,呈報中央處分罷免,首先要換當然是庸碌無能,抗疫失職的食衞局局長陳肇始。效法古代斬立決,不需斬監候,絕對不能再拖,廢官「人頭落地」,才不會阻礙抗疫大事,其他如律政司司長鄭若驊,也是特區的腫瘤,引刀成一快,才能不負市民的期望。
抗疫同時要着手打救經濟,疫情在內地爆發初期,京官已經警告,切勿過分施禁摧毀經濟,港官沒有取經,井底之蛙,藥石亂投,諸多禁令,以為抗疫,實際殺雞取卵。晚市禁堂食證明是笑話,難道病毒在晚上六點後才出動?民以食為天,辛苦工作只為一啖安樂茶飯,針對堂食簡直捉錯用神,殺錯良民,食肆變犧牲品。若要對症下藥,應該集中火力取締樓上吧,非法聚賭及違規派對房,嚴刑重罰,才能阻嚇犯聚人。
現時的防疫措施千瘡百孔,醫頭不能醫腳,亟需要重大改革。港官不成氣候,京官應該聯同中港專家作決定,能者居之,特事特辦,勿拘泥於自治框框。至於抗疫目標,香港根本沒有資格談「與病毒共存」,現在是病毒不肯走,不由政府選擇。能夠「動態清零」固然好,但也要實事求是,寬緊有道,別讓市民未染疫已經餓死,現在立春剛過不久,香港已到了危急存亡之秋,中央要等到何時出手?莫待截肢已失救!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