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強詞有理:自強不息

北京大學最近公布一份研究報告,坦承中美科技脫鈎令兩國都遭受損失,但中國的損失顯然大於美國,而且一些關鍵科技發展還有可能陷入瓶頸。對此,西方傳媒如獲至寶,紛紛加以引述並誇大其詞,乘機再踩一腳,將中國科技說得一無是處,不堪一擊。
必須承認,中國科技底子薄、起步遲,許多方面還不如美國,這是不爭的事實。但經過這些年急起直追,各領域都取得顯著成果,大大拉近與美國的距離,某些方面更已後來居上,這也是不容否認的事實。北京大學的報告低調務實,無非想提醒國人,科技發展長路漫漫,難關重重,即使已取得一些成就,也不能驕傲自滿,停下腳步,務必謙虛謹慎,繼續攀登。西方傳媒刻意扭曲報告內容,並藉此踩低中國科技,只能說明他們心理陰暗。
試想想,如果中國科技真的如此不濟,美國何必千方百計封鎖打壓?又何必費盡心機推動脫鈎?單是一家華為就令美國焦慮不安,不僅以國家力量打壓,還要求盟友加入圍堵,這恰恰反映他們心虛膽怯,害怕失去科技霸權。無可否認,在美西方不擇手段打壓之下,華為這些年確實遭受巨大損失,手機業務影響最大,但始終沒有被壓垮,反而愈戰愈勇。日前有英國調研機構發布《2022年全球品牌價值500強》排名榜,華為最新品牌價值為712.33億美元,位居全球第9,比去年上升6位,而且是首次有中國科技企業進入世界前10名。如果中國擁有更多類似華為的企業,何愁美國打壓?
華為經驗告訴中國人一個道理,只要自強不息,任何力量都壓不垮。目前中國在晶片方面被「卡脖子」,除了因為底子薄,相關投入不足,也因為過去不重視自己研發,總是認為「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經過慘痛教訓後,終於痛定思痛,決心全力研發屬於自己的晶片,儘管困難重重,但終有實現願望的一天。畢竟中國已有雄厚的經濟實力和科技基礎,還有龐大的市場支持,只要努力不懈,沒有理由不成功。從這個角度看,北京大學的研究報告既是查找不足,也是一種鞭策。
不是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美國的科技封鎖,只會促使中國加快自主研發的步伐,最後受傷的可能就是美國企業,因為他們將會徹底失去中國市場,而這是任何市場都無法替代的。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