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港產疫苗遙無期 遠水救近火可悲

疫情猛於虎,繼前日單日351宗確診破紀錄,昨日新增342宗,絕大部分都是本地個案,甚多源頭不明,社區隱形傳播鏈揪之不盡,不用高官說疫情是兩年來最嚴重,市民動輒要強檢或隔離,有苦自己知,專家指一日過千宗為期不遠,政府未有想到如何撲火,卻繼續谷針,難道中招的市民是沒有打針嗎?
接種率愈來愈高,但個案卻屢創新高,都是狠狠地摑了谷針的政府一巴。另一樣諷刺的是,望穿秋水,等了多時,港產疫苗終於有消息,昨日香港大學兩支研究噴鼻式疫苗的研究團隊接受訪問,政府專家顧問孔繁毅參與的噴鼻式疫苗「衞活苗一號」已完成第一期臨床試驗,將進入第二期臨床試驗。另一支研究團隊,研發「減毒活」技術的噴鼻式新冠疫苗,還要預計今年稍後時間才進入臨床試驗,究竟何時才能推出,相信有關方面都沒有一個確切答案。
港產噴鼻式疫苗只聞樓梯響,兩年前香港還未開打疫苗,港大便獲政府逾2,000萬元資助,究竟當時負責撥款的官員有沒有考慮到,這筆錢是用來應急,還是明知是所謂的長線投資?當時知否兩年後這些疫苗仍然是推出無期,難道官員未卜先知,知道疫情兩年甚至三年都未能完結?運用公帑去發掘遠水,卻不理眼前的近火,所以疫情一波又一波,和港產疫苗一樣,都沒有「埋單」的時期。
若果港產疫苗推出時,疫情剛好完結,豈不是得物無所用?新冠病毒變種來得急又多,變化遠遠快過疫苗更新,Omicron變種病毒株令到現有接種的疫苗大失功效,現在患者大都打齊兩針也躲不過,將來變種會如何厲害,這兩款港產疫苗能否應付仍是未知之數,是否政府又再撥款,讓港大又用數年時間去研發疫苗?心水清的市民更會察覺,原來按程序研發疫苗需要年計的時間,現時打的疫苗推出有多急促,可想而知。
市民打疫苗前要先簽同意書,猶如生死狀,表明已閱讀及明白疫苗是根據《預防及控制疾病(使用疫苗)規例》(第599K章)認可使用,並未根據《藥劑業及毒藥規例》(第138章)在香港註冊。換句話說,市民打的疫苗是未經一般途徑註冊的疫苗,現時使用是權宜之計,有一定風險,要接種者自己承受。
參與研發港產疫苗的政府專家顧問袁國勇在兩年前5月曾表示,人類史上從沒試過大量注射冠狀病毒疫苗,不知副作用如何,當時不會打,要等其他人打了先,同年12月他堅決表示自己只會接種自己研發的疫苗,但翌年袁卻帶隊接種了復必泰疫苗。說到底只有專家自己清楚,何時要打,等到何時,市民根本是被牽着鼻子走。
港大團隊估計新冠病毒很大機會成為季節性感染,可能每年冬季之前,都要接種加強劑。令人關注的是,本港缺乏大量生產疫苗能力,相信面世時必須內地藥廠代為生產,既然如此,為何不直接與內地合作,尋求更快推出疫苗?對於政府抗疫慢條斯理,市民已經失去耐性,抗疫如救火,現在火燒身,還有時間等?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