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言必有舜:應對居家隔離風險

本港疫情面臨失控,儘管特區政府表明堅持動態清零,但措施不足以扭轉嚴峻的局勢。抗疫已兩年多,當局仍後知後覺,未能有效解決檢疫設施不足,導致要將密切及次密切接觸者改為居家隔離,甚至作最壞打算,連輕症患者都可能要居家檢疫,更是走抗疫的回頭路。本港樓宇複雜、環境擠迫、劏房眾多,若不妥善處理人手、配套等挑戰,隨時增加社區爆疫風險。
筆者認為,當局要實施居家隔離,必須要處理好以下幾個問題,首先是執行居家隔離的標準為何?判斷家居環境許可及安全至為重要,雖然衞生防護中心表明,如環境不容許,例如劏房戶,便不會留在家中隔離,但對於眾多居住在舊樓、三無大廈的業戶來講,他們的大廈喉管老化、環境衞生惡劣,居家隔離的條件是否合適,仍是一大疑問。而疫情爆發以來,很多大廈都出現垂直傳播,當局又有否調動足夠人手去逐一檢測樓宇環境是否合適?
其次是能否做好監察及支援居家隔離人士,避免病毒再傳播?儘管當局表示,居家隔離人士要佩戴電子手環,但據過往經驗,仍有不少人罔顧防疫規定,出街吃喝玩樂樣樣做齊,最終造成多個感染群組,第5波疫情正是因為國泰空少違規引爆。而且當局無規定同住者都要接受強制隔離,無疑仍是居家檢疫的一大漏洞,若政府不嚴謹,眼見防疫漏洞都不堵塞,堅持動態清零只會是一句空話。
最後是增加臨時檢疫設施。隔離設施不足是抗疫的一大掣肘,去年年中疫情緩和後,政府拆除設於亞博館的社區治療設施及負壓病床,現時檢疫設施不敷應用才重啟,凸顯當局被動的思維。當局必須迅速從設施、人手、物資等各方面增加資源,加強跨部門統籌協調,避免出現檢疫隔離管理混亂的情況。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