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抗疫腳踏實地 庸官勿逞英豪

在疫情陰霾籠罩下,新界鄉議局按照傳統習俗,在大年初二為香港今年運程向車公求籤問卜,結果求得38號「凡事守舊」中籤。目前香港受疫情所困,百業蕭條,民不聊生,連新春都沒有半點喜氣,籤文明顯警惕執政者抗疫不要好高騖遠,必須腳踏實地。對比近日港府似有意捨近圖遠,改變「動態清零」政策,傾向倣效西方國家的「與病毒共存」,益發顯得車公有先見之明。若有內地成功抗疫的先例不循,偏要崇洋媚外蠻纏胡攪,整個特區肯定不堪設想。
車公靈籤 警示港府
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車公靈籤異常靈驗已是全港市民共識,無論是2003年的「凡事不吉」,當年即爆發沙士;2012年的「何為邪鬼何為神」,反映特首選戰空前激烈;以至去年的「積薪歷火非無事,識者能知火未燃」,皆與實況驚人脗合。尤其是香港去年疫情明明已清零一段頗長時間,正當大家以為疫火已經熄滅,詎料更大的危機旋即掩至。疫情不僅死灰復燃,而且遍地開花,海嘯式爆發迫在眉睫,港府完全沒有防患於未然,與籤文所說的「火未燃」何其相似乃爾。
今年又如何呢?籤文曰:「人扳高處求真果,我向低邊拾芥薑;媚奧不如去媚灶,莫教涉獵逞英豪。」解曰:「凡事守舊,自身平安,家宅興旺,求財遂意」。籤文用字淺白,說世人皆攀附向高處尋求奇珍異果,我則在路旁檢拾平平無奇卻功用多多的芥薑;與其去求天邊大神庇佑,不如求家裏的灶君賜福,做事千萬不要逞英雄。可以看到,「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灶」典出《論語》,王孫賈問曰:「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灶,何謂也?」孔子曰:「不然,獲罪於天,無所禱也。」比喻與其敬奉空有身份地位的人,不如敬奉地位低卻有實權的人,勸人不要捨近圖遠,好高騖遠。
將籤文之意套落今日特區,可謂貼切不過。眾所周知,特首林鄭月娥為人自負,迹近剛愎自用,行事絕少聽從民意,最愛專斷獨行。第5波疫情驟然而來,殺特區政府一個措手不及,儘管已有前4波疫情經驗,但在林鄭領導下,政府部門依然沒有吸取教訓,後知後覺,手忙腳亂。饒是如此,林鄭依然堅持自己一套,狡辯許多措施不是「按個掣」就能落實,為自己的無能開脫,結果疫情不但未能止息,反而愈演愈烈;而防疫措施寬嚴無度,中港通關遙遙無期,各行各業皆被玩殘,更令民生凋敝,經濟奄奄一息。
正如解籤師傅指出,高官各自為政,經濟只有向下不會向上,促官員不要「各自逞英豪」,否則香港只會陸沉,難以返回以前道路。車公之意彰彰明甚,然而林鄭政府聽得入耳嗎?單是食肆晚市禁堂食措施,令飲食業界痛不欲生,市民無啖好食,連港府專家梁卓偉都建議將晚市延長至8時,林鄭偏偏不聽,勞福局局長羅致光甚至事先張揚今個月的失業率必會繼續飆升,意味新春過後,肯定又有大批食肆關門大吉。高官冷眼旁觀,拒納民意,一味以為自己高高在上,做甚麼決定都是對的,不是正如車公所示,既要逞英豪又不肯媚灶嗎?這樣抗疫能有不失敗之理嗎?
抗疫躺平 必招禍災
更有甚者,港府近來抗疫明顯放軟手腳,葵涌邨明明每日仍有新增個案,當局依然早早將之解封,任由疫情四散。最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林鄭居然用「始作俑者」形容內地動態清零政策,鄙夷之情溢於言表。這就難怪,港府近期抗疫躺平,一班專家不斷吹噓Omicron病情輕微,力促「與病毒共存」,甚至自創「動態與病毒共存」,似為不再採取動態清零鋪路。問題是,西方國家抗疫無能,才以此粉飾太平;但香港情況不同,香港疫情明明有機會受控甚至清零,只是港府放軟手腳不願去做,又不肯求助中央;何況目前還有Delta來襲,一旦無視這些風險照搬西方一套,恐怕許多無辜港人也會早登西方極樂世界。
顯而易見,政府內部有股勢力抗拒中央的清零政策,偏要效法西方國家,搞得香港疫情多如雨後春筍,令中港永久隔絕。車公籤文就是要警示這股勢力不要胡作非為,不要向遠在天邊的洋人取經,抗疫必須穩打穩紮,「媚奧不如去媚灶」,緊隨近在眼前的內地抗疫政策才是正道。
當然,除了疫情困擾本港,下月底舉行的特首選舉同樣對特區未來舉足輕重,車公可有暗示?大家不善忘的話,2002年民政事務總署也為香港求得同一支籤,當年董建華在未有競爭下自動當選,連任行政長官。董建華雖無才能但為人老實,總算應驗了不好高騖遠、腳踏實地之意。今時不同往日,林鄭顯然距離腳踏實地這四個字頗遠,鄉議局主席劉業強認為籤文寓意下屆特首是有經驗、做事踏實的人,跟本報日前向黃大仙求得的「蕭何月下追韓信」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暗指新特首由有才能、並曾是建制中人的賢士出任。到底真命天子是誰,很快便有分曉。
總而言之,三分人事七分天。新一年要有新希望,一切事在人為,香港也是時候換人走出困局。現在距離特首選舉不足兩個月,距離7‧1政府換屆不足半年,現屆政府再不打醒精神、重回正軌抗疫,一旦特區被庸官搞得一塌糊塗,死傷枕藉,敢問他們,對得住天上諸神苦心示警,對得住中央殷切期望嗎?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