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政府疫情稿恐誤導 分拆本地感染難計數

本地個案數字特別令人關注。 本地個案數字特別令人關注。
本地個案數字特別令人關注。
改列相關個案 製新冠緩和假象
臨近中港通關,本港疫情復熾,港府既施雷霆手段勒令多個行業停業,亦於公布本地感染個案上「造數」,掩耳盜鈴。前日當局突然改變本地感染個案的公布方法,於新聞稿交代當日只有15宗本地個案,比同日下午疫情記者會上交代的77宗,大幅削減80%,而被「削走」的62宗所謂「與早前個案相關的個案」中,實際上有超過一半與本地個案有關連。學者質疑當局刻意分拆開本地個案數字可能是為了通關,惟此舉令市民存有疫情趨向緩和的假象,防疫有所鬆懈,適得其反。
第5波疫情嚴峻,港府近日不斷召開疫情記者會,惟記招上提及的本地個案宗數,與晚上當局發出的疫情新聞稿均有出入。以前日為例,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公布當日有81宗確診中有4宗輸入個案,77宗本地個案;但同日晚上當局發出的新聞稿,只列出輸入個案有4宗,本地個案有15宗,其餘62宗則為「與早前個案有流行病學關連個案」,但並未有如以往般細分交代相關個案有多少宗與早前輸入個案相關,有多少宗則與早前本地個案相關。
衞署死撐無隱瞞 只為加快發布
本報向衞生署查詢為何改變本地個案的公布方式,獲回覆指有關改變是讓當局可以加快向外界發放有關疫情資料,又指詳細的個案分類已上傳到港府防疫專題網站,「死撐」並無隱瞞。翻查前日的疫情新聞稿,當局雖然有提及相關資料可在該網站找到,但新聞稿內附上的超連絡卻只導向該網站的主頁,需要用戶自行在該網站內「摸索」相關資料到底存放在哪一個頁面。
學者質疑為通關鋪路 玩謝市民
香港理工大學專業及持續教育學院講師陳偉強批評,當局刻意拆開本地個案為不同分類,或會令市民以為本地個案屬小部分,有機會令他們以為疫情緩和而鬆懈防疫。他認為港府「造數」可能是擔心與內地通關無期,但對於大眾而言,需自行到專題網站找尋每日確診數據分布,資訊上毫不透明,「用想早一點出稿做借口,根本不成理由」。
彩雲(二)邨明麗樓因部分單位有共用喉管故需撤離。(余宏基攝)彩雲(二)邨明麗樓因部分單位有共用喉管故需撤離。(余宏基攝)
彩雲(二)邨明麗樓因部分單位有共用喉管故需撤離。(余宏基攝)
葵馥苑安葵閣由1至40樓均有居民需要撤離。(文健雄攝)葵馥苑安葵閣由1至40樓均有居民需要撤離。(文健雄攝)
葵馥苑安葵閣由1至40樓均有居民需要撤離。(文健雄攝)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