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詞有理:內憂外患
在新冠疫情陰影之下,去年香港經濟反而錄得6.4%增長,扭轉過去兩年的跌勢,港府指主要受惠於出口表現強勁和私人消費改善。可惜普羅市民絲毫感受不到經濟復甦的暖意,反而見不到疫情曙光而感到陣陣寒意。實際上,去年經濟能夠反彈,一是因為連續收縮兩年後基數較低,二是因為港府派發消費券的刺激,隨着這些效應漸漸消退,經濟復甦無以為繼,接下來還要面對內憂外患,恐陷入另一個經濟寒冬。
作為細小而開放的經濟體,香港最容易受外圍影響,而目前外圍正是山雨欲來風滿樓。美國即將收水加息,隨時戳破資產泡沫,引發全球經濟危機,其破壞力可能不亞於2008年的環球金融海嘯。加上中國內地正處於調控期,經濟面臨下行壓力,出口未必可以維持大幅增長,香港受到重重夾擊,不可能獨善其身。最近股市跌跌不休,就是一個明顯警號,有人預測3至4月是「經濟最崩潰時期」,是耶?非耶?很快就有答案,大家最好未雨綢繆,自求多福。
香港本來寄望與內地恢復通關,增加人流物流以刺激經濟,沒想到臨門脫腳,被第5波疫情殺得措手不及,通關固然遙遙無期,疫情更不知何時才能受控。有專家預測這波疫情可能持續兩三個月,有專家更揚言可能有一兩萬名長者染疫死亡,實在嚇人。歐美國家「與病毒共存」,換來死亡枕藉,難道香港也逃不過厄運?
日前有調查顯示,近七成受訪者認為本港應堅持「動態清零」,亦有六成多受訪者支持請求中央協助實施全民檢測,只有不足24%受訪者認為應放寬限制「與病毒共存」。顯而易見,主流民意贊成繼續採取嚴謹防疫措施,而不能像歐美那樣自暴自棄,畢竟香港承受不起大量人口染疫和死亡。港府撲殺2,000隻倉鼠尚且備受指摘,何況是大量人口染疫死亡,誰也承擔不起這個責任。
為政,通下情為急。主流民意要求推行全民檢測,以徹底堵截病毒蔓延,港府到底有何反應?還在考慮甚麼?不管怎麼說,盡快與內地恢復通關,才是香港經濟唯一出路,而要恢復通關,必須盡快控制疫情。既然港府無能為力,就只能請求中央援手,這不是面子的問題,而是道德責任的問題。各行各業掙扎求存,基層市民嗷嗷待哺,留給港府的時間已經不多,不要再猶豫了。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