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建築署推新科技 建造維修樓宇

建築署運用大量科技,提高工程安全度及準確度。(黃偉邦攝) 建築署運用大量科技,提高工程安全度及準確度。(黃偉邦攝)
建築署運用大量科技,提高工程安全度及準確度。(黃偉邦攝)
【本報訊】大眾對建造業及樓宇設施的維修及翻新,普遍仍抱有戶外工作及具危險的刻板概念。然而,隨時間推移及科技的進步,建築署透露多個工程項目已應用不同類型機械人,如水缸機械人清潔水缸等,節省人力物力,同時亦由招標入手,提升工程的安全度。
應用各類機械人
建築署署長何永賢指,現時更着重工程技術及安全性,以招標為例,由以往以投標價格為最重要因素,目前已調整至技術及價錢比重各佔半。此外,組裝合成法亦由宿舍及學校等建築,伸延至靈灰安置所等,反映科技的應用漸趨普及。
談及硬件上的進步,副署長謝昌和稱,目前有不少項目如瑪麗醫院第一期重建項目,已實施一站式數碼平台控制中心,可透過實時定位系統,監察工人施工及身體情況,同時在項目應用可智能鎖具及安全帶,避免工人在不恰當情況下從電箱取電,增加工人施工安全。
至於機械人方面,高級物業事務經理劉卓傑表示,署方亦有應用航拍機及水缸機械人等,並透過航拍機拍攝建築物的瓦頂等,包括三棟屋博物館的維修工作等,有效節省約三分之一人手及時間。
政府每3個月至半年需清潔水缸,劉稱建築署自去年4月開始,在標書合約列明要求承建商利用水缸機械人清潔水缸。儘管市場上仍未有成品,但劉預計年內可實際投入應用,並形容為顛覆性技術,能夠透過遙遠控制水喉,達到恒常工作,與以往人手清刷異同。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