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強詞有理:復甦假象

世界各國去年的經濟數據陸續出爐,中國經濟增長8.1%,在主要經濟體中依然一枝獨秀;美國也有5.7%的增長率,為1984年以來新高,似乎也相當不錯。不過,這並不表示全球經濟走上坦途,尤其美國看似正在復甦,其實只是虛火或者說假象。在拜登政府瘋狂印鈔派錢之下,美國無疑暫時擺脫了疫情造成的經濟衰退,但隨着財政刺激措施的效應逐漸消退,一切可能打回原形,真正的危機還在後頭。
由於新冠疫情反覆、供應鏈緊張、通脹加劇,以及地緣政治風險持續升溫,各種不利因素疊加,導致全球經濟乍暖還寒,陰晴不定。此時此刻最需要世界各國攜手合作,共同解決問題,偏偏美國出於遏制中國的險惡用心,正經事不做,淨耍陰招毒招,封鎖、圍堵、脫鈎,無所不用其極,既打亂了全球供應鏈,更為經濟復甦添堵,其結果必然是害人害己。
經濟周期循環往復,本是很正常的事,但這次主要是人為因素造成,一點也不正常。有人形容經濟崩潰的日子即將來臨,並非危言聳聽。美國情況最不正常,一方面疫情沒完沒了,抑制民眾消費需求,一方面物資供應短缺,通脹創40年新高,連港口也出現堵船奇景,可謂屋漏偏逢連夜雨。面對通脹猛虎,美國除了加息已別無選擇,而這可能就是引爆全球經濟危機的導火線。
2008年爆發全球金融海嘯,美國遭受重創,中國伸出援手;這次若再爆發危機,中國首先是力求自保,沒有任何義務再幫助美國。近年中國主動掀起監管風暴,對多個行業進行整改,就是為了擠掉泡沫,準備應對即將來臨的經濟危機。在整改過程中難免引起陣痛,為經濟帶來下行壓力,但從長遠角度看,一切都是必須的、值得的。
反觀美國這些年一直在瘋狂印鈔,不僅吹大了資產泡沫,而且導致通脹瀕臨失控。幾個月前,聯儲局還堅稱通脹只是「暫時性」,現在則不得不面對現實,宣布提前收水。顯而易見,一旦美國正式啟動加息周期,早已危若累卵的資產泡沫隨時爆煲,全世界都要為美國陪葬。中國當然也會受到池魚之殃,但因為早就未雨綢繆作好應變準備,抗逆能力絕對勝過美國。為甚麼華府政客最近很少再提貿易戰這個話題?原因很簡單,美國自身難保,需要依賴中國供應物資,根本無力再戰。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