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坦言集:認識疫情

對香港疫情有幾點認識,才可定出今後應對之策。
一是Omicron是否會完全主宰疫情。香港同時有Delta病毒的傳播鏈,對付二者的方法可能不應相同。或最佳的方法是把二者的最大挑戰同時並列──傳播性強、毒性較強,並以之作為應對政策的根本原則。於是,除非Delta病毒根絕,香港只存有據說毒性較弱的Omicron,這才可把防治的措施稍作放寬。否則的話,防疫放寬卻被Delta病毒有機可乘,同樣的考慮亦應用於病毒變異的趨勢。Delta之後,會否有另外毒性強的變種病毒呢?Omicron病毒會否有進一步的變異,不是變弱而是變強?政府應有方案應對。若Omicron病毒證明病徵不如預期的弱,或有新變種病毒出現,政府應即時推出應急方案,避免這幾波疫情中政府臨急徬徨張羅之弊。
二是新冠疫病有後遺症。Omicron病患者的後遺症如何?這需政府及科研機構進行調查研究。香港勝在有內地及海外龐大的病例研究可作參考,或許研究需時,但這關乎防疫治疫的重要前提,不能忽視。一方面,政府及科研機構要及時向社會公布後遺症的情況,以便社會不會掉以輕心。滿以為病患相等於流感而放棄防疫,甚或荒謬地以故意患病來作免疫,導致防疫的各種政策、手段得不到社會支持而失效。Omicron病毒倘如歐洲估計,一半人口會很快罹病。若有後遺症,便深植人口之中,長期困擾。
另一方面,治疫便不能簡單地以消除病症為主,還要治理後遺症。政府應該把已證明的後遺症列為新冠肺炎的組成成分,堅持醫治,也要對無症狀的患者進行後遺症的預防與治理,特別是患者可重複再患病。
三是現有疫苗的防疫功效不顯。不少國家已開始接種第4針。說要變為定期接種疫苗,作用轉變為防重症傾向。由此帶出另一問題,與疫共存的先決條件是高接種疫苗比率,疫苗效用低下,便使八、九成接種率的作用模糊,是要計算第3針加強劑的比率抑或第4針的比率。若以第4針計,現時多數國家便缺與疫共存的條件。
四是外國政府無力防疫,便把疫病除名,以逃避政府責任。一方面,各國包括它們的國民便難以知悉疫情情況。另方面,政府放棄治療,疫病會在國內外散播。香港與內地便會承受巨大的輸入壓力,包括政治壓力,需重訂政策應付。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