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龍七公:BBC被針對 公營廣播遽變

市場競爭力削、新聞處理偏頗、捲入政爭漩渦,令自詡為「百年燈塔」的英國廣播公司(BBC)遭逢來自本國政府的狙擊,佔其經費四分之三的牌照費在未來兩年不准加價,並將於2027年廢止,形成約20億英鎊(約210億港元)的資金缺口。財政危機迫臨,全面改革重組勢在必行;但怎改呢?成本和後果有多大?長居「舒適區」的BBC能挺過衝擊嗎?節目和新聞方針如何調整?全球公營廣播需否重新定位?對香港電台有何新啟示?
在《皇家憲章》的授權下,BBC向英國每個收看電視節目的家庭收取按通脹加價的電視牌照費,現時每家年收159英鎊(約1,600港元),全年的總收入約為32億英鎊(約330億港元),佔其總營運資金的四分之三。至於餘下約四分之一資金,源自商業服務的營收,以財政支援去確保其節目的內容和觀點「獨立自主」,不受政治和「金主」的影響,這亦為BBC以至其他公營廣播機構鑄造「金漆招牌」。
虛偽傲慢 預設立場
不過,在實踐上,BBC卻是更信任「以觀點為主導、以新聞當武器」的新聞報道方針,當中有說不盡的黑歷史,既有記者用不誠實手段誘騙並獲上層串通隱瞞的戴安娜王妃訪問事件,再而是新聞爭議屢現和對重大政治議題早有主觀立場,此前在「脫歐議題」和「新疆議題」上的報道評論,便曾受到來自國內和國際的批評。
整改BBC理所當然,但在英國政界心中,其罪名不僅是耍弄「新聞專業」,更是操弄政治及為博取收視而不惜犧牲「自己人」,因而被英國網民戲稱為「偏見廣播公司」(Biased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英國文化大臣杜慧詩曾形容其為「左翼」、「虛偽」和「傲慢」的機構,英國通訊管理局更指BBC多是以白人、中產階級和以倫敦為新聞報道的中心觀點。怨懟聲四起,政府在「派對門」危機前開鍘,早已有迹可尋。就此,同是公營廣播機構,也曾陷入政治泥淖的香港電台,需要認真吸取BBC的教訓,再不能盲目師承。
須知道,公共電視的資源充裕而穩定,不受政商利益箝制,有能力培訓優良記者及節目製作團隊,製作優質節目,報道正確新聞和發揚文化。英國BBC、美國VOA和日本NHK,在建立媒體公信力和國家軟實力,進而競逐全球話語權,成效顯著。南韓KBS起步較遲,但從「韓流」已可見其影響力。香港應借鏡各國經驗,妥善配置公共資源與增加預算挹注,糾正過往「BBC化」的紕漏,加大內宣和外宣影響力,提高市民認同,協助傳揚中國價值,帶給世人一個聆聽、觀看甚至是與之互動的全球視野。
大氣電波是有限而珍貴的頻譜資源,數碼化時代降臨,雖讓大眾接受資訊的渠道大增,特別是當前複雜詭譎的「後真相時代」,「正規」廣播機構的經營模式和編採方針亟待改革完善,秉持《港台約章》初心,便是港台的應有前路。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