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仗義執言:動態清零市民應配合

本港爆發多輪疫情,包括政府專家在內的醫衞界人士口徑不一,「清零」與否,專家未有共識,恐令市民無所適從。特區政府的態度近日漸漸明確。食衞局局長陳肇始指,由於社區仍有潛藏傳播鏈,故需要延長社交距離措施控制疫情,達致動態清零目標。
綜觀新冠疫情肆虐全球逾兩年,內地在全球防控名列前茅,這歸功於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總策略和「動態清零」總方針,未有陷入海外國家或地區為求經濟復甦而放鬆防疫,陷入疫情反彈經濟下滑的惡性循環。
歐美無視現況,堅持走「與病毒共存」之路,造成疫情大爆發,歐洲53國在今年首周新增確診總數超過700萬例,未來6至8周歐洲一半人口或將中招;美國截至上周六的過去一周,平均每日新增逾80萬宗確診,更為經濟復甦及金融市場帶來不穩定因素。
「動態清零」策略不是「零感染」,而是指常態化防控階段要最大限度早發現、早治療、早處置,堅決防止出現疫情社區持續傳播,既能有效控制疫情發生與擴散,最大限度減少感染、發病和死亡,避免醫療資源擠兌,又能最大限度縮小疫情影響範圍,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的影響。
港府不能再朝令夕改,讓防疫「唔湯唔水」,應參考內地防疫措施,查找本港防疫的不足,並善用資訊科技完善防疫抗疫措施及追蹤系統,彌補短板,保證實現「動態清零」。
市民亦應努力配合,包括繼續佩戴口罩,勤於清潔、嚴守社交距離措施,更要積極接種疫苗。香港累積首劑接種率僅達76.7%,要盡快提高疫苗接種率,才能給予社會最大的防疫保障。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