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坦言集:堅持清零

國外防疫政策之爭議,已伸延至香港。國外是批評中國的清零政策為不可行,並斥之影響中國出口,打亂西方進口供應鏈。香港的爭議是陳肇始堅持清零,用內地的動態清零主張。梁卓偉則說清零不可能。他沒有明言要採歐美的與疫共存,言下之意是要政府放寬限制。
歐美與疫共存的政策是為了經濟,保民生也保大小企業的利益,但人命代價高昂。美國有近90萬人死於疫情,其中差不多60萬人是65歲以上的長者。這是以犧牲長者性命及幾百萬人病重的健康作為代價。香港即使防疫不如內地澳門,民眾全力支持,病死重病者有限,也即是生命健康的代價低下。這樣的政策取捨在大方向是絕對正確,人命重於天。對社會民生經濟當然有影響。最大的影響不是清零政策的嚴格,而是政府防輸入失敗,放任了變種病毒進入社區,掀起第5波的衝擊。
或許Omicron毒性較低,但還未有確證,隔離時間可稍減。但怎樣放寬呢?一是Omicron的特性、致病率等等,還有待認識。二是傳播力強,怎樣可有效隔離?三是疫苗已不是防止染病,只是減低重症死亡比例。四是香港還有廣大的青少年兒童與長者未接種疫苗,得病會是嚴重,後遺症也難確認。面對這樣的現象,香港防疫可怎樣放寬呢?
林鄭月娥反對全民檢測,這便沒法完全尋覓社區中的隱形傳播鏈。若錯誤放寬限制,甚或採用氣泡方法,難保不會給疫病散播機會。現時至春節的嚴厲措施,社會諸多不滿,卻還忍耐,沒有如歐美示威暴動,這是香港社會可貴之處。在這個時候奢談放寬,會對防疫政策帶來騷擾,不利防疫。實應着重提高執行效率,減少擾民程度,也用有創意的方法紓解民困。在保障隔離、防疫的框架內,容許民眾進行經濟社會民生活動。事實上要精準(而不是林鄭的所謂快狠準),政府要公布疫情詳細數據。例如Omicron的傳播途徑、方法。現有案例散播的覆蓋範圍、重症率數據、兒童染病率的比例,乃至Omicron佔近期染病的比例等等。讓不懂新冠病毒,只是在學習的專家閉門造車,言論自相矛盾,正令社會擔憂。更且政府應把內地與海外的情況整理,與香港比較,讓民眾可以參考,也有利政府防疫政策決策的公開化,科學化和民主化。
疫情未完,還可進一步演化,香港要好好應對。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