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龍七公:外交特使四出 搶佔國際舞台

中國外長王毅年初出訪非洲,首訪受美國制裁的厄立特里亞,並透露將設立「非洲之角事務特使」。這是中國又一個新設的外交特使崗位。
在相當長時間裏,按照韜光養晦、善於藏拙、決不出頭的外交方針,中國在國際問題上處於防守型、旁觀者角色。除了在建交國和國際組織設立大使處理常規工作之外,鮮有其他涉外崗位。進入新世紀之後,中國開始參與解決國際及地區的熱點問題,相應地開始設立一些專門的外交特使。
特使,顧名思義是肩負特殊使命的差遣角色,作為官方代表專門處理特定事務。十八大前,中國曾設立過朝鮮半島事務特使(後改稱代表)、中東問題特使、非洲事務特使、中國太平洋島國論壇對話會特使、達爾富爾問題特別代表。
十八大之後,中國摒棄韜光養晦,積極追求有所作為。按照官方的定義:中國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與之對應,外交姿態日趨強硬,特使崗位的設置更加頻繁。2013年,中國政府設亞洲事務特使,2014年設立阿富汗事務特使,並陸續設立了拉美事務特別代表、歐洲特別代表、歐亞特別代表。此外,還有一些專項的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裁軍事務大使、人權事務特使等。
這些特使均由資深外交官擔任,不少是副外長級的高官,如中東問題特使翟雋、歐洲事務特別代表吳紅波。駐外大使主要負責與特定國家的雙邊關係,而這些特使,則是在國際多邊場合就有關問題展開全面斡旋。亞洲事務特使,就曾受命斡旋緬甸問題。
交鋒鬥爭 搶奪利益
當前,國際秩序的深度演變,迎來大變局,大國之間出現硬碰硬的局面。中國四處派出特使,是外交熱戰的具體表現。在理念與方式上,以往的特使側重大國攜手合作、共同解決問題,現今的特使更強調與相關大國進行交鋒與鬥爭,搶奪利益底盤。
以非洲之角為例,包括索馬里、吉布提、厄立特里亞、埃塞俄比亞等國,扼守連接印度洋、紅海的戰略要衝,是蘇彝士運河海運大動脈的必經之地,也是大國博弈角逐的地帶。中國將非洲之角成為拓展海外利益、強化力量存在、推進一帶一路的重點布局區域。
例如,在吉布提設立了史上首個海外軍事基地,在索馬里附近海域長年派海軍執行護航。並且,在非洲之角投巨資修建了連接埃塞俄比亞與吉布提的亞吉鐵路,是中國在海外建設的第一條全產業鏈「走出去」的鐵路,同時在毗鄰的肯尼亞修築並營運了蒙內鐵路。此次新設非洲之角事務特使,更是加強影響力與話語權的重要一步。
可以說,外交特使是「有所作為」的具體表現,與駐外大使形成了雙軌制。中國通過更多地介入熱點地區與熱點問題,主動出擊,作為參與塑造新的國際體系與全球治理體系的重要手段。隨着大國競爭抗衡的加劇,特使數量與種類,將愈來愈多。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