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龍七公:宴會風波的危機管理五不足

新年之際全球疫情嚴峻,一場原本開心喜慶的生日宴會,卻因一宗沒有直接關連的病例,以及一宗「假陽性」個案,而弄得灰頭土臉,甚至形成一波橫掃官政商界的「完美風暴」。今次事件既顯露疫情發展的多變性和突襲性,更反映當局在危機管理方面存在「五不足」。
由於早前香港在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防疫工作比較紮實,疫情保持平穩,接連化解社區爆發的威脅,大家都開心消費,歡度聖誕和新年假期,靜待與內地恢復「通關」,但Omicron變種病毒株已流入社區並燃引多個「火頭」,政府雖已緊急收緊防疫措施,卻仍未及阻截宴會風波的大爆發,更因事涉13名高官和20名議員,瞬間被逆向轉化為衝擊防疫和管治威信的政治危機。
其實,疫情管理、政治危機都是對政府管治能力和對從政者議政能力的考驗,務須細研慎思,加以完善。第一,抗疫離不開政府的超前部署,主動籌謀,但無論是疫情擴散還是宴會風波被激化,即使事態嚴重且牽連甚廣,當局始終窒礙被動,反映整體防疫和危機管控工作缺乏足夠的預警和應變能力。這是一場政治危機,關鍵因素不在藥物醫療,而是提升相關行政管理、行動和領導的職能質量。
第二,實現良政善治,先要樹立良好政風,強化管治政策,整頓管治隊伍。新冠疫情自爆發以來,香港在防疫控疫方面持續出現種種不同的政策或執法漏洞。今次危機正是始於豁免檢疫機組人員違規外出,而國泰高層又管束不力;至於涉事官員的法律和行政責任,則有待政府制訂一套標準行為準則,列明需要避免或留意的事項,以及相關權責,一切有法可依,而且是預早攤在陽光下,防堵不必要的爭議或將公共衞生事件政治化。
第三,在宴會風波中,公眾將事件與禁晚市堂食規定相混淆,並作出「只管高官出席生日派對,不准市民堂食」的批評,更對出席的立法會議員進行指畫,但這一切都是依法無據,立論亦有偏差,對當事人並不公道。可惜,當局的危機管理,既未能及時「拆彈」,作出充分的澄清說明,反而着重追查究責,進一步坐實質疑,隨時會加劇這場「公關災難」。
第四,對於防治疫情,政治上的決策制訂和措施宣示都容易,但要得到貫徹落實,除了要有執行力,還要社會各界理性互信,只不過打從疫情襲港開始,社會上就疫情管控和其他的特區管治,就持續出現「軟對抗」動作,蓄意阻撓疫情管控和政治危機防治的工作,這兩個死結不解,危機將難根治。
敏感時刻 不懂應變
第五,制度完善固然重要,社會觀感和政治觸覺亦是關鍵。雖然在疫情期間出席社交應酬,合法合理,但在敏感時刻不懂應變,事件曝光後亦不懂應對,以致招惹質疑,令其公眾形象受損,不能埋怨,只能自責。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