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龍七公:選舉制度好壞 非看投票高低

包括筆者在內的第7屆立法會全體90名議員,在本周一順利宣誓就職,展開為期4年、任重道遠的議員任期。對於有人表達今屆立法會選舉的投票率相對以往偏低,地方選區投票率只有三成許的意見,其實在自稱最為民主自由的美國,其地方政府及地方議會選舉投票率一般都低於三成,在個別選區更只有一成多以至低於一成,原因包括社會氣氛平穩、缺乏重大政治議題或醜聞、候選人立場相近等,都會影響選民的投票動力。
《港區國安法》實施後,香港社會迅速恢復穩定和秩序,對各項經濟民生議題的討論亦回歸客觀理性,不再事事政治化及充斥謾罵抹黑;在完善選舉制度後,成功通過資格審查及取得足夠選委提名的候選人均屬「愛國愛港」,過往擅於煽動民情的反中亂港政客不能參選;再加上多個具地區實力的傳統泛民黨派沒有派人參選,部分參選的非建制人士本身缺乏支持度;這些都是影響選民投票意欲的因素。
不過,若從結果觀之,今次選舉絕對不能說是不成功。首先是全部90個議席都有競爭,無一自動當選。其次是拉票、投票與點票過程相當順暢,沒有出現上次區議會選舉的暴力及脅迫行為,也沒有任何中央「欽點」或干預的指控。最重要是最後選出來的90位議員,來自不同界別、黨派、階層與地區,有新有舊、有男有女、有年長也有年輕,充分體現了均衡參與的原則。
有別於西方的政治選舉制度及較以往低的投票率,是否就反映了有關制度的好壞,是否就代表了該制度不能為市民做事?答案無疑是否定的。正如國務院的《「一國兩制」下香港的民主發展》白皮書指出,香港在英國殖民管治下基本上沒有民主,港督是由英國政府單方面任命,沒有任何選舉授權,卻集香港行政與立法大權於一身。
立法會的前身立法局,除了在臨回歸前幾年引入了有限度的選舉,在其他時間所有議員都是由港督委任,當中大部分更是官守議員,不僅是行政主導,而且是行政指導立法、行政立法合一。雖然缺乏民主選舉,但當時大部分港人並不抗拒有關制度,底因是當年香港經濟長期增長,市民生活持續得到改善。
事實上,《基本法》原先設計的特區政治制度,很大程度參考了回歸前香港的制度,希望可複製其成功經驗,並在切合香港的實際情況下,循序漸進地增加其民主選舉成分。可惜在實踐過程中,原本行之有效的制度因種種理由變了型、走了樣,致使中央需要出手撥亂反正,完善相關制度。
從速改善經濟民生
筆者因此認為,特區政府與新一屆立法會的首要工作,並非再多花唇舌去宣傳新制度的好處或提升投票率,而是要快速、有效地改善香港的經濟和民生,解決房屋、青年及貧富懸殊等深層次問題,讓普羅市民切實感受到生活得以改善,這樣政府、議會及新制度的認受性和支持度自然會提高。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