撥亂反正:政治經濟 糾纏不清
昨日談到馬斯克旗下的電動車公司特斯拉(Tesla),因為高調宣傳在新疆開設展銷中心,而遭到美國的反華政客和組織炮轟。但由於美國的相關法律,僅禁止美國企業採購新疆生產的貨品,或限制他們與某些被指有份打壓維吾爾人的內地企業及官員往來,沒有禁止美國企業直接投資新疆或在當地營銷貨品,因此特斯拉在新疆的業務並沒有違法。
美國的反華勢力會否推動修例,進一步禁止企業到新疆投資或行銷呢?相信就不會了,因為這會嚴重損害美國企業的利益,令他們無法繼續向新疆民眾大賣漢堡包、炸雞、可口可樂和iPhone等。這一點馬斯克早就看得通透,因而夠膽大肆宣揚在新疆的業務,並將來自美國本土的指罵批評,換成用來討好中國政府和消費者的免費廣告。
美國對別國的經濟制裁行動就是如此矛盾,一方面希望達致其政治、外交及軍事目的,另一方面又要顧及美國的本地就業和大型跨國企業的利益,而後兩者的利益往往又互相衝突,導致部分制裁措施表面看似很強硬及嚴厲,但實施起來原來又有種種寬限和豁免,政治、經濟與商業上的考慮錯綜複雜。
又例如,美國近日批評中國對立陶宛進行經濟脅迫,以懲罰對方種種暗撐台獨、企圖製造「一中一台」的行為,但美國又不斷以政治理由對中國、俄羅斯、伊朗、北韓、緬甸及白羅斯等最少半打國家實施經濟制裁,難道這又不算是經濟脅迫?
立陶宛總統日前忽然承認,容許台灣當局以「台灣」名義開設代表處是錯誤決定,與強烈親美反華的立陶宛總理公然唱反調。不過,這並不是單純的中國「經濟脅迫」結果,而是出於國內的政治及選舉考慮。總之政治與經濟,從來都是糾纏不清。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