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分析細胞反應 提高準確度 中大研BAT檢測蝦敏感

梁詩彥(左)及衛懿欣(右)介紹「嗜鹼性粒細胞活化測試」。(陳德賢攝) 梁詩彥(左)及衛懿欣(右)介紹「嗜鹼性粒細胞活化測試」。(陳德賢攝)
梁詩彥(左)及衛懿欣(右)介紹「嗜鹼性粒細胞活化測試」。(陳德賢攝)
【本報訊】蝦敏感屬香港最常見的食物過敏之一,全球最高病發率為10%,輕則引起皮膚和口腔過敏,重則導致過敏性休克。現時常規的蝦敏感測試,包括利用口服激發、血液及皮膚點刺測試來檢測血液中的「蝦類特異性免疫球蛋白(IGE)」水平,但並非十分準確。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昨日公布新研究,指利用病人的血液樣本進行「嗜鹼性粒細胞活化測試(BAT)」,能更準確地釐清患者是否蝦敏感。
發現3種新致敏生物標記
中大醫學院兒科學系助理教授梁詩彥指,現有的幾種常規蝦敏感測試都各有局限,例如診斷準確性不足,出現很多假陽性及假陰性案例,更存在高風險、人手需求及成本昂貴問題。
而BAT屬單一檢測,其測試方法是以「流式細胞分析儀」來分析來自測試病人血液中的嗜鹼性粒細胞反應。中大醫學院兒科學系副研究員衛懿欣指,BAT測試在特異性上都比以往的傳統測試高,能排除假陽性或假陰性結果,以細胞反應為本的測試能反映IGE抗體的功能,並對於蝦敏感的診斷有更高真實性,適合病情較模糊不清的患者。
此外,中大醫學院研究團隊更成功發現3種與蝦敏感有關的新致敏生物標記,包括血藍蛋白、磷酸丙糖異構酶及脂肪酸結合蛋白,並常見於大虎蝦中。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