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醫健:藥到病除:甚麼是幽門螺旋菌?

幽門螺旋菌是一種生存於胃部以及十二指腸的細菌,他們能夠刺激胃酸分泌損害胃壁,長遠能夠引致胃黏膜慢性發炎,增加胃部及十二指腸潰瘍,甚至胃癌的風險。幽門螺旋菌其實十分普及。根據統計,全球約30%至50%的人體內也有幽門螺旋菌。根據香港中文大學研究團隊估計,現時香港約有30%人口屬帶菌者,但是約80%帶菌者很少,甚至沒有症狀,而其餘20%帶菌者普遍會感受到胃痛、惡心、胃脹、打嗝、嘔吐和黑色糞便等慢性胃炎症狀。
如何知道自己有沒有幽門螺旋菌?
幽門螺旋菌的診斷方式有幾種,但並非所有人都需要做幽門螺旋菌的測試。普遍而言,只有懷疑有消化性胃潰瘍或曾有過消化性胃潰瘍的病人,患有原發性胃淋巴癌以及早期胃癌的患者。診斷方式包括糞便幽門螺旋菌抗原測試,以及吹氣測試。其中吹氣測試會透過口服尿素,再隔30分鐘後測試二氧化碳濃度來斷定體內的幽門螺旋菌。但在緊急情況下,有些醫生會選擇在確診前便開始治療。
治療方法
要治療幽門螺旋菌引致的胃潰瘍,就需要根除它,使潰瘍愈合。幽門螺旋菌的治療方法亦是十分標準化。現時的一線治療是為期7至14天的三聯治療,由每天服用兩次的質子泵抑制劑(抑制胃酸藥),加上抗生素克拉黴素和阿莫西林。但隨着近年愈來愈多擁有抗藥性的幽門螺旋菌出現,不同的二線療法也變得普及,用作一線治療失敗後的療法。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
藥物教育資源中心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