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坦言集:中俄合作

近月,歐美的一些智囊都召開研討會,討論中俄戰略合作的影響。過往有關中俄矛盾的言論與分析都被放棄,改為聚焦於美國與歐盟怎樣應對。
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年底的記者會上稱中俄是新型合作模式,互補互助。而在實際行動方面,中俄在軍備、演習、科技發展和農業、能源與金融等都進行廣泛的緊密合作,使中俄的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勝於各自與其他國家的同類協定。
中俄貿易快速增長,雖然比不上中國與東盟、歐美的貿易規模,但對俄羅斯而言,一是互補性質明顯,二是俄羅斯得到的外貿順差、外匯收入龐大,特別是能源貿易有長期合約保障,中國又先提供建設基建資金,俄羅斯得以在供應中國之外,有更大的靈活性和戰略空間處理它對歐洲的天然氣出口,經濟與政治作用巨大。
普京表示,俄羅斯要增加人口來開發廣大的土地。言下之意,當是與人口眾多的國家,例如前蘇聯所屬的中亞國家,以及中國,更進一步合作。俄羅斯積累了蘇聯70年建設的科技知識和能力,普京20年作為主要是恢復,今後開始卻是從新的基礎上求進步。一方面中俄合作,中國在科技上會有大得益,遠勝與烏克蘭合作的作用;另一方面,中俄合力互補,可產生更大的協同效果,雙方都有大的得益。
而在地緣戰略,中俄靠攏便牢牢守着歐亞大陸的東西兩端,加以與伊朗合作,發揮上海合作組織的影響,大陸的核心中部亦穩固。左右中兼顧,戰略能動力極大,可攻可守。唯一不足的是俄國西部戰線的歐盟,中俄協力當可分隔歐美的跨大西洋聯盟。俄羅斯是用能源政治和用武力威嚇來抑制北約,使美歐在對俄政策上出現利益衝突和矛盾。中國則用利誘,特別是中歐班列和借助希臘港口的巴爾幹絲路,推動中歐東歐與西歐的利益對立,改變歐盟一直為西歐利益壟斷的格局。若歐盟能改為中立,以發展經濟為主,而不是依從美國的意識形態東征,歐亞大陸便可回復和平發展,走上絲綢之路的歷史輝煌。在這樣的局面下,即使日本與印度不甘心,也不得不放棄與美國一起對抗中國之心。
歐亞大陸穩定,便是非洲與中南美洲下一步的去美國化了。或許形勢比人強,美國國內勢力崛起,從根本改變美國以侵略為主的霸權主義。中俄合作便把整個二次大戰後的美國體制顛覆起來。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