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性別局限 港女誓當恐龍博士
鍾情冇牙偷蛋龍 研進化樂在其中
近日《科學期刊》刊登一個偷蛋龍胚胎化石「英良貝貝」的研究,揭示鳥類孵化的行為或由隸屬獸腳類恐龍的「偷蛋龍」演化而成,成果轟動世界。參與研究的英國伯明翰大學古生物學博士研究生馬慧芯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年僅26歲的她明年取得博士學位後,將成為本港首名研究恐龍的女性古生物學家。她寄語有志投身恐龍研究的人,切勿讓性別局限自己,有人熱衷上山下海考察,也有人擅長利用科技分析化石,只要抱着熱誠與毅力,終會發掘到自己的定位。
馬慧芯憶述,3年前第一次接觸英良貝貝時,心情相當興奮,因為牠是迄今為止最完整的一隻恐龍胚胎,而偷蛋龍也是她最愛的恐龍,「《侏羅紀公園》等電影往往呈現恐龍兇猛、巨型、滿嘴利齒的形象,但偷蛋龍很特別,牠沒有牙齒、只食植物,更有羽毛和鳥喙,就像一隻雞」。不過,研究過程並非一帆風順,英良貝貝遇到的一大關卡,就是同行審批。馬表示,當時有同行質疑,由於英良貝貝是目前唯一一隻與鳥類胚胎相似的化石,不足證實兩者之間的演化關係。
面對質疑,馬慧芯亦感到灰心,但經過一番理性分析,團隊決定修改論文的字眼,嘗試找更多證據,並邀請同行一起論證有關假設。「我曾以為論文要寫得無懈可擊,但我們的知識始終有限,最重要是保持開放態度,認識自身的限制並自動提出,鼓勵大家一起研究」。
明年年中,馬慧芯將會發表研究獸腳類恐龍進食習慣的博士論文,成為本港第一位研究恐龍的女性古生物學家。她初中時期已對恐龍產生濃厚興趣,DSE後考入香港大學理學院修讀地質學及生態學,再於二年級主動接觸地球科學系助理教授(研究)文嘉棋博士(Dr. Michael Pittman),隨他到戈壁沙漠挖掘化石。大學畢業後,她分別到愛丁堡大學及伯明翰大學修讀碩士及博士,期間學習電腦掃描、3D建模等技術,利用科技「復活」恐龍,並發表多篇論文。
冀回港任教 發揚古生物學
一路走來,她最感謝的是無條件支持她的家人,他們相信人必須有熱誠,才能做好一件事,所以從來沒有給她壓力。長遠而言,馬慧芯也希望在香港做研究,除了獸腳類恐龍,也想研究植物、昆蟲、貝類等本地出土的古生物,並於大學任教,讓更多人接觸古生物學。記者洪紫嫣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