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龍七公:港康碼障礙多 數碼化太落後

香港健康碼自12月10日申請以來,已有近60萬人申請。但是市民在申請過程中往往出現不同情況之外,港康碼由申請到使用都未能一體化,需要透過多重手續和不同應用程序之間往來切換,才能領取港康碼。整個過程就算是經常用手機的青壯年朋友都會感到煩厭,更何況是一眾長者們。香港健康碼障礙多,暴露了特區政府在公共服務數碼移動化和個人身份核證發展上的不足。
雖然特區政府通過公屋的數據庫來核實公屋居民的地址,但對於居住私人樓宇的申請人,就算提供了地址證明,也有機會出現需要政府以郵寄驗證碼的方式來確認地址。特區政府現時有網站服務可以一次更新30多個部門的住址登記,但也顯示了各個部門各自存放它們版本的資料。首先是核心個人資料容易出現多個版本;其二是無法構建數碼身份核證,核心個人資料更容易洩漏;其三是市民想授權部門調用其他部門資料,也是無法做到,增加不便和出錯機會。香港郵政有個人電子證書服務,市民想作為個人身份核證,但問題是一方面要收費、申請不方便、使用也不普及。
身份核證可借鏡內地
據筆者觀察,內地可以做到身份核證,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手機號碼,另一種是透過銀行,但兩者背後都有由政府提供以身份證為基礎的身份核證系統。但香港特區政府一直未有發展,而企圖依靠私人企業去處理。然而,由商人處理民眾的個人認證是否合適?這令人想起多年前八達通公司利用所管有的個人資料圖利事件。筆者認為身份核證系統是數碼應用的基礎建設,公營部門和私人部門是有其本質上的不同,不能越俎代庖。
再者是整合性。現時內地的健康碼系統已全面依託在手機程式的「小程序」或省、市政府手機程式中,不常出現由程式跳到瀏覽器。但現時香港特區政府很多服務,仍是以電腦瀏覽器為本。像使用「安心出行」取得香港健康碼時,系統需要跳出「安心出行」到瀏覽器繼續操作。而政府的「智方便」手機應用程式上,不少服務都有相似的情況。而且政府的網上系統不少也需要用指定的瀏覽器,既不利於手機平台,也難為了不用Google、蘋果和微軟系統的用家。
申請健康碼帳號不方便,而且把「安心出行」的行程紀錄上載到系統又再是一個問題。日前就有報道指,現有更新「安心出行」後,行程紀錄遺失問題。其實,政府多個部門都掌握我們的地址,除了房屋署,還有入境事務處、稅務局、社會福利署、選舉事務處、康文署的圖書證等。在剛結束的立法會選舉中,選舉事務處的選民登記冊甚至有大部分市民住址,政府若能以此系統為核實基礎,也不是太困難的。筆者希望特區政府盡快在「安心出行」中加入可選擇自動上載功能,這對一眾長者而言非常重要,否則我們擔心正式通關後,問題恐會更多。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