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顏肩肱型肌肉萎縮症 發病臉不對稱

研究發現有患者年幼發病時臉部不對稱,然後是肩胛骨和上臂肌肉。 研究發現有患者年幼發病時臉部不對稱,然後是肩胛骨和上臂肌肉。
研究發現有患者年幼發病時臉部不對稱,然後是肩胛骨和上臂肌肉。
【本報訊】顏肩肱型肌肉萎縮症(FSHD)是一種遺傳性肌肉萎縮症,外國文獻指平均每1.5萬至兩萬人中便有一人患病。當中,約95%為FSHD 1型患者,其餘為FSHD 2型。本港首個相關研究長期分析8名患者,其發病年齡介乎一至32歲,結果發現,及早診斷有利應對病情。上述研究結果已在新一期《香港醫學雜誌》刊登。
通常由10至20歲開始
研究顯示,FSHD患者通常由10至20歲起發病,先是臉部不對稱,然後是肩胛骨和上臂肌肉,然後是身軀和下肢。總體而言,約10%至30%患者最終不能走動;約38%患者肺部出現併發症。不過,早發性患者可在5歲前發病,且病況更嚴重,如全面發育遲緩、腦部或神經受損、吞嚥困難、智力障礙、癲癇、耳蝸功能障礙和視網膜血管病變等。
FSHD與染色體的D4Z4變異有關,惟香港公共醫療系統目前無為FSHD進行特定基因檢測,導致病例延誤診斷。研究指出,若及早診斷,包括進行視力及聽力評估、定期運動、肺和神經肌肉疼痛評估,有助跟進病情。如肩胛骨出現不對稱等,可盡早轉介進行矯形手術。此外,早期基因診斷還有助於識別其他受影響或無症狀的家庭成員。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