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龍七公:公祭日需教育 唯我港教奇葩

全國人大常委會2014年將12月13日定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香港教育局今年建議各學校舉行南京大屠殺悼念活動和講座,並提供一段由官方電視台製作、約5分鐘的資料片段作參考。有小學家長稱,有學童看罷片段後感到情緒不安。事件中學校或許可以用更好的呈現方式,但社會後來所聚焦的討論,卻更顯出香港教育的奇葩怪相。
了解歷史 避免重演
侵華日軍在1937年12月13日起,於南京犯下大規模屠殺、強姦、縱火、搶劫等戰爭罪行與反人類罪行。抗日戰爭勝利後,當時的國民黨政府於1946年2月成立南京國防部審判戰犯軍事法庭,主要審理製造南京大屠殺慘案的日本戰犯和其他日本戰犯。據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和南京軍事法庭的有關判決和調查,在大屠殺中有約30萬中國平民和戰俘被日軍殺害。
南京大屠殺是歷史事實,在南京軍事法庭和遠東軍事法庭都有審理,惟日本右翼一直否認,更遑論像德國為在二戰中屠殺猶太人的罪行作正式道歉。作為中國人以至人類的一員,都應該了解當年的暴行,提醒國人及世人,並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筆者認為戰爭可怕,是毋須掩飾,而南京大屠殺涉及戰爭罪行和反人道罪行,更不應因為時勢已太平而加以粉飾。沒有經歷過戰爭的一代,可能會把戰爭當作打電玩,以為可以無限復活、濫殺無辜,就如之前駐阿富汗的澳洲軍隊,發生了拿當地無辜平民「練手」的醜聞。
但在了解歷史的同時,在課堂的細節操作,教師作為專業,理應對不同年齡層的對象,配合使用不同呈現方式。而對於小一才6、7歲的小朋友,一些顯示到當時日軍暴行的圖片和文字描述,相信更為合適;而較高年級當然可以使用更多更能顯示當時情況的動態紀錄。有團體認為教育局應訂出指引,但這些建議恐侮辱了教師的專業、能力和智慧,或只是一些「小黃師」不想教、亂教的「甩鍋」藉口。另有團體提出應以「校本」方式去處理,假設了循「校本」制度,會讓學校之間因為辦學團體性質、地域差異,學生組成和能力差異,或能使課程更加適合不同學生的需要。但筆者反問,對於一件歷史事實,有必要存在學校之間的差異嗎?而且「校本」方式的隱憂,也莫過於之前有教師將鴉片戰爭中販毒的英國,說成禁毒的恩師。
至於家長方面,也有責任教育、開導自己的孩子,而不是把孩子的教育像已經外判給學校、補習班或外傭一樣。再者,香港這幾代人算是幸運,沒有經歷過戰爭,但事實上,多年來世界從來沒有幾天真正的和平日子。若家庭教育對孩子寵愛過頭,而抵受不了一點衝擊,未必是好事。特別是美國最近自家內政不穩,而不斷在全球挑起戰爭的火苗,我們更需要有「戰爭就在身邊」的憂患意識。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