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強詞有理:民生無小事

「我想伸手拉近點,竟觸不到那邊,就欠一點點,但這一點點卻很遠。」這是歌詞,也是新冠疫情之下香港與內地隔絕的真實寫照:羅湖橋近在咫尺,卻遙不可及。港府推出「港康碼」短短幾天,已有50多萬人登記,且有20多萬人開通,港人盼望通關的急切心情可想而知。奈何港府慢條斯理,至今仍未敲定通關日期、配額和其他詳情,只是不斷強調「逐步有序」、「有條件」及「優先次序」,說了等於沒說。
所謂優先次序,無非就是公務和商務優先,至於家庭團聚、盡忠盡孝、紅白兩事、私人急務等等,似乎都不在港府考慮範圍,只能排在最後位置,未免太不近人情了吧?兩地隔絕將近兩年,通關需求極大,各有各的焦急,並非只有公務和商務。港府高官高高在上,倘若不明白何謂民瘼,不妨認真領會鄭板橋這首詩:「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港康碼推出短短幾天就有這麼多人登記,證明市民確實有北上的迫切需要,若港府高官認為許多人登記港康碼只是為了旅遊,那只能說明自己不食人間煙火。最近蓮塘香園圍口岸的鐵絲網每逢假日都成為「打卡」熱點,只因不少跨境家庭隔着鐵絲網遙望家人,互相問候,此情此景實在令人心酸。
民生就是民心,民心就是最大的政治。要求兩地盡快恢復通關,既是民生大事,更是民心所向。既然港府將通關視為頭等大事,就應該理解民意,順應民心,而不是以「優先次序」或「禮讓」來敷衍公眾。當然,通關初期不可能一下子全面開放,只能有序開放,這是可以理解的,但也正因如此,更應仔細安排,盡量公平合理,照顧不同需要,以免添煩添亂,引發新一波民怨。
這種擔心不是沒有道理,港府一向大事做不了,小事做不好。修訂《逃犯條例》本來不是甚麼大事,卻鬧出軒然大波,幾乎令香港萬劫不復,最後只能由中央出手止暴制亂,可見港府官僚何其無能。何況通關是大事,人們對港府本來就沒有太大信心,加上有些黃絲刻意搗亂,既拒絕接種新冠疫苗,也抗拒使用「安心出行」,更惡意抹黑港康碼,不能不令人擔心通關好事多磨,隨時變卦。說到底,港府靠不住,最後也許還是要求中央出手相助。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