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港康碼問題多多 通關難徒嘆奈何

盼星星,盼月亮,市民盼望多時,好不容易盼到中央鬆口與香港通關,奈何急驚風遇着慢郎中,港府不僅仍未敲定通關日期和通關配額,就算幾經波折推出的「港康碼」也是問題多多。本報接獲多個市民求助,不是被港康碼系統不接納身份證明,就是住址不全被拒申請,令本已焦慮的心情更添徬徨。
中港通關在即,港康碼推出不足一星期,已有超過50萬人登記,反映港人北上需求極之殷切。有連續兩年無法回鄉探望年邁雙親的讀者劉女士向本報求助,指連日來申請港康碼都不成功,系統顯示其「身份證明文件無效」。她多次透過政府的熱線電話查詢,也試過到入境處核實身份證資料,皆無功而還。另外,又有讀者表示申請港康碼需填報住址並提供證明,惟其住址為劏房,輸入住址不被接納,不知如何是好。
經本報介入後,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迅速反應,總算暫時為讀者解決了問題。惟上述求助個案只是冰山一角,資科辦透露,截至昨日中午,有55.6萬名市民申請註冊帳戶,而熱線及電郵亦接獲超過一萬個查詢,主要涉及港康碼的應用,例如所需資料、輸入地址及上傳地址證明等程序,當中亦有例子涉及輸入不正確的身份證等簽發日期。簡而言之,申請港康碼需要輸入多項個人資料,對不熟悉網上操作的基層市民而言,無可否認是一道難題。
誠然,港康碼有追蹤功能,是中港通關的必備條件,輸入正確的個人資料不可或缺。惟多達萬人查詢,反映港康碼的申請流程確有強人所難之處。尤其是急於北上團聚的港人,屬基層的不在少數,港府是否應該加派人手協助這些市民,而不是一味叫市民「禮讓」,將配額留給有迫切需要人士就算?港府對推動創新科技一向不熱衷,以致市民對創科的應用落後於鄰近地區,甚至連掃描「安心出行」,對某些人而言也是困難重重,這顯然同港府一直以來的政策和宣傳缺失有關。隨着中港通關臨近,優化註冊流程,增加人手協助市民申請,可謂應有之義。
當然,最關鍵的每日有多少通關配額,港府至今仍未有正式公布,市民即使註冊了港康碼也未知何時成行。當局一時放風說每日有1,000個配額,一時有政客透露3,000個,亦有權威消息指有10,000個,堪稱言人人殊。港府一味叫市民以公民精神,優先將配額留給有實際需要人士,說明當局對名額如何分配根本沒底。坊間提出以計分制分配通關名額,港府又推說執行困難,擺明懶政塞責。有基層市民哭訴兩年未能回內地照顧患癌父母,跨境學童長期以視像上學以致學業成績一落千丈,若港府通關只知重商輕民,肯定不公平。
姑勿論如何,中港通關是本港頭等大事,處理得宜,港府民望必能加分,處理失當,則肯定激發極大民怨。不患寡而患不均,分配通關名額也是同樣道理,港府千萬不要再令市民失望。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