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坦言集:政治洗腦

美國政府主導的意識形態戰爭,從它在二次大戰成為國際霸主時便已開始。在香港,從上世紀50年代,美國新聞處用本地的研究所、出版社等已大肆宣傳美國文化、美國的民主制度。當時即使在反共極右的麥卡錫時代之後,宣傳的手法還不大赤裸和極端,還保持美國一些比較優良的文化傳統,依據自由主義的意識形態。由於香港缺乏本地的文化,大學仍是英殖民地為培養買辦的「精英」教育、文化領域,包括青年知識分子群體中間,便長期為美國文化、政治意識形態以及美元僱用文人所壟斷。只有在70年代中國恢復聯合國地位,打破美國的封鎖,以及海外華僑在70年代從內地遷移至香港,才有所變化。
可是在80年代以後,即使香港鐵定回歸,知識界開始有變化。可大學教育擴張的結果,卻又是美國文化與政治意識形態大肆滲透學術界與知識界。在大學裏加強政治宣傳,集中於新聞、政治與文化研究、社工、法律等的專業,以及通識課程。香港的大學基本上是美國為主、英國為輔的文化殖民地。
90年代世界進入美國單極霸權,終結歷史的方法是推動民主化,以此來摧毀任何與美國制度價值(實質是美國利益)不相符的政體,針對的已不單是社會主義共產黨政權。採用泛政治化的戰略,把一切都歸納到民主與不民主的分野,以民主化來攻擊任何不行美式民主或不聽美國話的社會政治體系。在媒體輿論、文化學術,便是鋪天蓋地的民主化意識形態。人文社科的學術出現了不少專門鼓吹美式民主化的刊物,以此向各國的大學製造出美式民主化的思潮教育,洗腦各國的大學教師、學生。用在美國主導的學術刊物登論文來作為學術本錢,利誘各國學者走上美國文化代理人、代言人的道路,培養新一代親美的年輕一代。由於急於宣傳,再不遵從原來學術與知識的規範。例如,為了急於政治掛帥,出現了如Open Budget Survey一類由NGO、社運人士組織的不可靠的民意調查,成為政治學、行政學一個研究出版的熱點。似乎是數量化、客觀化,實質卻是缺乏學術標準,濫竽充數,但用疑似學術來包裝民主化的政治宣傳。
在香港或其他的大學裏,只要檢視人文社科課程,當可看到充塞着美式價值的內容,同時扭曲及貶低中國或其他本土的價值。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