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社區配套未見做好 居家安老恐淪口號

社會高齡化問題嚴重,安老宿位仍然供不應求。 社會高齡化問題嚴重,安老宿位仍然供不應求。
社會高齡化問題嚴重,安老宿位仍然供不應求。
輪院舍平均需19月 羅致光「投降」轉視線
安老院舍供求失衡問題為人詬病多年,若以2017年至2021年為例,市民對資助護理安老院與護養院宿位需求約為7,681個,但只增加了584個資助宿位,需求增加是供應增加的13倍!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昨日發表網誌時指,已將長遠的安老服務設施規劃比例寫入《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同時在4年間,將資助護理安老宿位的輪候時間,由平均24個月,減至近期的平均19個月,並指讓長者「居家安老」方為終極目標。有學者指,安老問題於人口老化下是個「死症」,而且居家安老不是「講了就算」,促政府增加配套、人手、措施投入社區,減輕院舍宿位需求。
宿位需求超供應13倍
羅致光指,在過去4個財政年度共有8間資助安老院啟用,雖然增加了584個資助宿位,但若以他在2014年至2017年於大學時協助政府制訂《安老服務規劃方案》所作的推算,2017年至2021年數年間,增加的資助護理安老院與護養院宿位需求約為7,681個,即需求是供應的13倍。為增加社福設施,政府已透過賣地條款及改建舊校舍,以確保未來安老設施的供應;惟他承認上述兩項措施均遠水不能救近火,又指政府於2017年開始啟動興建的安老院項目,最快都要到2023至24年度才會落成。
正檢討《安老院條例》
羅提及短期內,政府會透過買位計劃,增加資助宿位。他稱,政府當初提早宣布由2019至2020年度開始的連續5年,每一年將增購1,000個甲一級宿位,目標是讓私營安老院的營運者改善院舍服務質素。同時,政府亦正進行《安老院條例》的檢討,提升院舍的法定要求,若一些安老院不盡早作改善,日後若修改了法例便不能再營運,政府計劃於新一屆立法會成立後,提交有關修訂草案,而現時的構思是會有一個過渡期。
香港大學社工及社會行政學系教授葉兆輝指出,安老問題於人口老化下是個「死症」,強調要從新方法尋找出路,先了解為何港人將老人放到安老院。他續指,居家安老未必有很多家庭能夠負擔,亦不是「講了就算」,而是要審視配套、人手、政策。他並提議加強社區配套,引外國例子指出,增加日間安老服務,令打工仔女能夠於放工後將長者接回家,亦是另一個方法減輕宿位壓力,惟前提要有社區資源投入。
羅致光羅致光
羅致光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