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制出行逼打針 食肆員工變磨心
自從2月底開打疫苗,爭議事件不絕,首先是懷疑副作用傷亡個案,6,437宗異常事件報告,令人心寒,還有政府鍥而不捨谷針,無所不用其極,亦引起不少人反感。本周四起,「安心出行」手機應用程式強制推行至所有食肆及表列處所,食肆紛紛轉型,但依例需要員工接種疫苗,令到勞資之間又出現摩擦。
聖誕新年旺季將至,為了彌補疫潮帶來的損失,當然要把握機會,近期大量食肆更改營運類別,B類食肆每桌最多4人、堂食至晚上11時,若改為C類,每桌最多可6人,堂食至午夜12時,競爭力當然較優勝,據食環署最新數據顯示,C類及D類食肆數目已超過5,500家,新措施公布以來合共增加近10%,其中近百家在上周轉型。預計食肆「轉型」不絕,不過當中有一大問題,轉為C類需所有員工接種第一劑疫苗,據行內人士表示,仍有約20%前線從業員尚未打齊針,影響所屬食肆「升級」。
無論醫生甚至港府如何派定心丸,始終香港的疫苗接種率未如理想,尚未達到八成,其中一大原因是不少市民對其副作用甚至真正作用,一直抱有懷疑,離世前14日內接種疫苗人士的死亡個案,又增加1宗至49宗,青少年固然有已知的心肌炎風險,中老年打針後短期內出事,亦時有所聞,本報數日前報道男子打針後出現面癱嚴重,有關方面只允賠償不足一成上限,試問這個疫苗保障基金如何獲取大眾的信任?
食肆不少員工都是年長一輩,本來是官方表明為高風險群組,應該是接種首要目標,不過拖到現在還不打針,很多是因為患有長期疾病,怕打針副作用,之前在所屬食肆尚有空間生存,但新措施推出後,開始成為矛頭所在,恐怕被視為阻僱主賺錢的絆腳石。他們不少因為年齡及技能所限,難找其他工作,最終可能在壓力下低頭去打針。香港從來都不是勞工權益天堂,政府軟硬兼施,打工仔的「打」字,就包含了打針,這是無奈的現實。國泰航空早前要求所有駐港機組人員接種疫苗,連正在餵哺母乳及曾患癌的機組人員也不放過,即使提交醫生紙證明不宜打針,仍遭無情解僱。
最近社會人士為弱勢社群發聲,指政府強制掃「安心出行」,變相歧視沒有智能手機或因為身體殘疾未能用手機程式的人士。政府在措施實行前3日,急急公布豁免安排,65歲或以上及15歲或以下的人士,殘疾人士及其他獲政府或政府授權機構認可的人士,這3類指定人士可以用俗稱填紙仔的方式代替使用「安心出行」。表面上是德政,增加自由度,但在強制掃「安心出行」之下,已經預計多個行業,特別是飲食業,有不少受僱人士,即使有長期病也被迫去打針,又有誰尊重他們權利呢?
可見將來,選擇不打針,所付出代價會愈來愈大,剩下的選擇空間會愈來愈小,可能進入食肆都要打齊針,直到達成目標之前,政府谷針不會罷休。打了針可以保住工作,可是打了針能防止新變種Omicron嗎?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