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大腸癌趨年輕化 16%患者55歲以下

劉卓靈指港府應跟隨外國,為45歲以上的市民進行大腸癌篩查。 劉卓靈指港府應跟隨外國,為45歲以上的市民進行大腸癌篩查。
劉卓靈指港府應跟隨外國,為45歲以上的市民進行大腸癌篩查。
醫生倡港府篩查降至45歲
大腸癌為本港癌症的「頭號殺手」多年,有醫療機構調查發現,確診癌症者有年輕化趨勢,近16%大腸癌患者為55歲以下,即每7個患上大腸癌者中便有1個較年輕。醫生指,現時大腸癌篩查計劃只涵蓋50歲以上人士,建議港府為45歲以上的市民進行篩查。
根據醫管局近日公布的最新資料,在2019年共有5,556人確診大腸癌,在致命癌症排名第2位。而20至44歲,與45至64歲的確診大腸癌新症數字,2010年與2019年比較,分別升32%與33%,較整體升27%高,證明有年輕化趨勢。
腺瘤息肉演變可長達10年
大腸癌是結腸或直腸內細胞變異引起,大多數是息肉,特別是腺瘤息肉演變,大多生長在腸壁或淋巴上,過程可以長達10年。
醫療機構香港專科分析,在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間,16,604名前往該機構進行大腸鏡檢查的病人內窺鏡報告,結果發現有58.1%人腸道內存有最少一粒易變成癌症的腺瘤息肉,14%人有4粒或以上息肉,5.2%人的腺瘤息肉大於一厘米以上,即需要關注的大小,270人的息肉大於兩厘米以上,在兩年後變成癌症機會較大。調查亦發現2.5%人發現患上大腸癌,男性佔6成,55歲以下確診癌症者亦有近16%。
外科專科醫生劉卓靈指,大腸癌沒有任何明顯病症,較常見者為大便帶血、大便便急但難以排便、大便有隱血等。劉卓靈指早期大腸癌,可以靠手術切除腫瘤醫治,但當癌細胞已入侵淋巴,便要加入化療,但5年的存活率已急降至少於5成,假如擴散至腸外,存活率只剩8%。劉卓靈指曾有50歲女病人因肚痛求診,檢查後發現膿包生在結腸,並有入侵膀胱、淋巴,證實癌症已屬第3期,幸而仍可以靠手術切除,並配合其他治療醫治。
大便無隱血不代表沒患癌
政府亦在2018年起把大腸癌篩查計劃恒常化,並在2020年資助50至75歲的市民,每兩年進行一次檢查,透過驗大便有否隱血,然後再檢查有否息肉,但劉卓靈指大便沒有隱血不代表沒有患癌,預防勝於治療,劉卓靈指港府應跟隨外國,為45歲以上的市民進行大腸癌篩查。
確診癌症者有年輕化趨勢。確診癌症者有年輕化趨勢。
確診癌症者有年輕化趨勢。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