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撥亂反正:又等到死

香港經濟發達、醫學昌明,但偏偏每年都有大批市民等看醫生、等入院、等做手術,等到身故都未等到。過往等到死的多為年老體弱或身患隱疾的長者,因遲遲未能入院診斷治理而喪命,但近期則有多宗已知是病重病危、已人在醫院的中年人,睇急症等上病房、等做檢測、等見醫生期間不幸身亡,情況完全不可接受。
55歲的中港司機黃先生,8月初在內地醫院驗出患上急性肝衰竭,因為對香港醫療制度有信心而決定返港求醫,在入境時已出示證明沒有感染新冠病毒。經救護車送到屯門醫院後,雖然院方已將他列作緊急個案,但還是官僚地要求他再做檢測,獨處隔離室內慢慢等待。結果等了接近7個小時後,因家人擅闖隔離室查看,才發現他經已與世長辭,返魂乏術。
政府近年先後推出了兩輪十年醫院發展計劃,合共動用逾4,000億元公帑,新建、擴建或重建多間公共醫院,令床位數目可望倍增。可惜香港缺乏的並非醫院、床位或醫療儀器等硬件,而是最缺合資格的醫生和護士,尤其是願意放棄在私人市場搵真銀、願意留在公營醫療系統服務基層病人的醫護人員。人手短缺導致部分新醫院,在落成啟用多年之後,仍遲遲未能全面投入服務及盡用所有病床,令許多病人小病等到變大病,大病等到上天堂。
要增加醫護人手,首選當然是加強本地培訓,但這個需要很長時間,追不上人口老化速度,而且兩間大學醫學院也面對教學人員不足問題,尤其是富經驗的專科醫生教授。
雪上加霜的是,不少本地醫護近年或被外國醫院高薪挖角、或因政治理由而移民海外,令公院人手更見緊張。不過,讓這些「黃醫黑護」離職離港也不一定是壞事,起碼不會動輒又發起罷工罷醫,置病人性命於不顧,一眾愛國愛港的市民和警員到公院求診也會比較安心。
政府近年曾多次提出開放香港的醫療市場,輸入更多海外醫護人員,但每次都遭到醫護界加反對派阻撓。好不容易等到立法會內的攬炒派全被踢走,順利通過修例放寬輸入非本地培訓醫生,又輪到政府歎慢板。有關草案通過已有個半月,至今連可獲香港認可的海外醫學資格名單都未定到,想來港行醫濟世的非本地培訓醫生,連申請都無門!政府還想有多少病人等到死?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