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研究:目標群組檢測能有效抗疫

【本報訊】有研究發現,推行目標群組檢測及實施戴口罩規則後,加上早期社交距離限制的成效,能有效壓制疫情。專家指為避免疫情爆發,非港人旅客都應在入境後特定日數內,接受應用程式追蹤其去向,並依其風險做更頻繁檢測,又建議程式應盡早判斷哪些港人屬應檢測的高危人士。
倡以應用程式追蹤抵港旅客
城市大學生物醫學系助理教授阮相宇,開發首個將延遲確診作為變量因素納入計算的數學模型,能準確量化禁聚令等非藥物干預措施的影響。
阮及其團隊收集衞生防護中心於香港爆發「第3波」疫情,即2020年6月17日至8月15日期間的數據,包括每宗新輸入及本地個案,所出現症狀的日期及確診日期,研究新冠病毒的傳播動態,與引入非藥物干預措施的關係。
研究發現在「第3波」疫情初期的超級傳播事件發生後,追蹤效能低持續增加有效傳染數。直至7月29日開始的極端社交距離措施,即禁晚市堂食及聚集人數收緊至兩人,能發揮極大的防控作用,但結果反映,感染率開始下降的主因,是新增的高危群組檢測和實施戴口罩規則,結合早期社交距離限制,大大減少有效傳染數,使引入極端社交距離措施前,已有效壓制疫情。
須提升高風險群組檢測效率
很多歐洲國家使用疫苗後取消旅遊限制,惟確診數字近來急升。阮建議政府若重新通關,須提升高風險群組追蹤與檢測的效率,以達到社區零或接近零感染。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