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坦言集:疫情演變

翻看近期國際疫情的發展,當可看到世界今後形勢的演變。以染病率為指標,全球重災區已從美國轉移至歐洲。美國還是重災,14.5%人口染病,病死率高企在人口的0.2%,但基本穩定在這個水平,沒進一步惡化。相反,東歐的捷克、斯洛文尼亞染病率近20%;波羅的海三國在13至17%之間;英國(14.3%)、荷蘭(14.0%)、 比利時(13.5%)、盧森堡(16.3%)情況仍在惡化。歐洲以外,巴林(15.5%)、以色列(14.3%)、馬爾代夫(16.7%)亦是疫情重災區,但並未如歐洲那樣廣泛蔓延整個區域。
染病率超過10%的國家集中於歐洲,其次是南美。歐洲諸國包括法國、奧地利、匈牙利、愛爾蘭、斯洛伐克、瑞士、瑞典、西班牙、葡萄牙、北馬其頓等,反而意大利只是8%。中南美洲則以巴西為首,包括阿根廷、烏拉圭、巴拿馬、哥斯達黎加。亞洲僅有蒙古與亞美尼亞。
全球而言,中國表現最佳,百萬人口中只有6.8人染病,仍然近乎清零的低風險。即使外輸威脅加重,中國的防治手段還是全球最佳,且有助經濟復原,沒有像歐美與疫共存,結果疫情惡化,經濟還不能復原,變成雙失。世界衞生組織稱,歐洲疫情惡化下,至明年3月會有50萬人病死,相對美國累積兩年病死近80萬人,將會與美國等同。由此而生的社會經濟損失會多大呢?亞洲區日、韓防疫緊張,可實質染病率只有1%左右,其餘東南亞都不超過3%。即使伊朗,缺乏外界支援,經濟陷於制裁造成的困難,還只是7%。
由於歐洲疫情轉壞,政府加強防疫,結果極右政治勢力掀起反抗的暴動,從荷蘭、奧地利、法國、德國、波蘭、克羅地亞蔓延,顯示出歐洲疫情一如美國,敗在制度文化,更敗在政治的極右傾向。從美國到歐洲至南美反映出西方文化難以應付疫病,反倒帶來政治對立,社會撕裂,窮人弱勢更受打擊。這樣的文化、制度是沒法克服疫情,疫病多會延續,疫苗與治疫新藥面對病毒快速變種、社區感染、抗拒防疫者的蠻橫無理。
看來不但2022年不會抑止疫情,與疫並存更會變成疫病纏身,引發社會積存的矛盾,歐美未來的發展便絕不樂觀。相反,中國與亞洲治疫成功,社會經濟政治可維持可觀增長,並在歐美不能脫困時,在國際上發揮更大的作用和競爭力。東風開始壓倒西風,國際大局變了!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