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龍七公:港版「魷魚遊戲」 四個人一個窮

近期風靡全球的南韓影集《魷魚遊戲》所講述的「賭命遊戲」,參與者尋生機,最終卻只落得在社會夾縫中求生存,襯映出基層弱勢的悵惘無奈,令人憂戚更引發深思。港府雖然一再加碼投放資源和完善政策,開展經濟、民生和扶貧方面的工作,但貧窮問題不僅未見改善,更有惡化之勢,「死結」該怎解?
財富的創造、集中與再分配,乃至與此緊密相連的社會公平公義,一直是各國政經社會發展中避不開的問題,但迄今仍未有完美有效的解決方案,成為國際衝突的主要火藥引。貧窮除指物質生活匱乏,還包括對生活尊嚴和對未來憧憬的不足。一旦民眾用上了生命能量,卻仍繼續挫折失敗,所萌生的絕望怨憤,隨時一發不可收拾,形成叛逆甚至反社會人格障礙,回首過去亂象,大家都應深有體會。
剛發表的《2020年香港貧窮情況報告》,作為全球富裕都會,卻竟有165.3萬個貧窮人口,貧窮率高達23.6%,亦即約4個港人中便有一人屬「貧窮」;至於18至29歲的青年組別,亦有14.3萬人及15.6%貧窮人口,皆創出歷史新高,但報告仍不忘美化,指恒常及非恒常現金項目合計令93.7萬人脫貧,貧窮率減幅達13.4個百分點。須指出,恒常化福利支援一成不變,非恒常化支援則多屬一次過,只能解燃眉之急,即使減貧率顯著,卻完全談不上是長效扶貧解困、共同富裕。
庫房長期「水浸」,要解決貧窮或貧富懸殊問題,關鍵不在經濟財力,而是政府或者主管官員的認知、決心、擔當,以及對前景的想像力和落實願景的能力。第一,香港一貫奉行市場主導理念,從反映貧富差距的堅尼系數長升不降,市場和資本無序的情況已非常明確。在「後經濟危機」和「後疫情」的轉折時刻,反思和糾正放任資本主義弊端,已成全球新共識。不過,香港除了「開倉」紓困,未見有全面改革經濟制度的打算,不改怎變?怎從制度上補足社會安全網、完善民生照顧、實現共同富裕、彌縫撕裂分化?就此,政府沒有再拖的理由。
第二,解決貧窮離不開物質資源的分配和再分配,現有的扶貧政策或倡議,集中涉及經濟援助和社會福利,借「外力」去緩解貧窮者的生存困難,而忽略培育內在的自助自救的脫貧心態和動力。政府應敢於想像和勇於追求,積極解決問題而不只是指指點點,並且引領社會落實「扶貧=扶智+扶志」的脫貧方程式。
創造向上流動階梯
第三,全面準確踐履「一國兩制」原則,抓緊國家發展的機遇和「紅利」,把握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的時機,為港青營造更多的「三業」機會和空間,為港青創造「向上流動」的階梯,並且借助財稅優惠和嘉許獎勵,激勵有能力人士支持和資助促進社會公平和進步有益的項目,鞏固社會繁榮基礎,消除社會不穩定因素。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