撥亂反正:西九混帳
西九龍文化藝術區的地標式建築M+視覺文化博物館,終於本月開幕,吸引了大批因無法外遊而悶慌了的市民前往參觀,館方需要取消自由入場安排,改為必須事先登記預約。M+博物館引起過不少爭議,包括部分館藏被指「買貴貨」、部分展品及館藏被指違反《港區國安法》,還有建造工程一再延誤、承建商「爆煲」及工人欠薪等問題。不過,現在要清算的不是這些旁枝小節,而是整個西九文化區的世紀糊塗帳!
西九文化區填海用地,為港英殖民政府臨走前推出的「玫瑰園計劃」的一部分,原意是為了興建西鐵、西區海底隧道及相關的高速公路,早於回歸前便完成填海工程,但回歸後新成立的特區政府卻好大喜功,在1998年宣布將這幅價值可能高達數千億元的世紀臨海靚地,挪用作為興建文化藝術區。
好景不常,西九計劃甫宣布,香港便遇上亞洲金融風暴,其後更爆發沙士疫情。該幾年經濟蕭條,負資產滿街,政府也不好意思力推甚麼文化藝術建設,於是放軟手腳慢慢做。拖到2004年,時任政務司司長曾蔭權決意在西九建造一幅天價巨型天幕,並以單一發展模式為項目招標,被指「官商勾結」明益大財團,引起社會大眾及其他發展商不滿。最終整個計劃被迫推倒重來,這已是2006年的事。
政府於2007年決定改由新成立的西九文化管理局、其實即是政府自己來興建及營運整個文化區。結果一如其他政府發展計劃,其規劃和設計需要不斷重複諮詢、討論,到2011年才敲定詳細設計,2014年才完成所有城規改劃程序。去到正式施工,亦像其他政府工程一樣不斷出現超支和延誤,最後又要由納稅人包底,前後斥資數百億元為文化區興建地庫、道路及其他配套設施。
期間建築費不斷上漲,管理局收支有出無入,文化區原有的第三批次設施已被無限期擱置,即是爛尾;第二批次設施亦只有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可望如期完成,其他設施若非大幅「縮皮」修改設計,便是變成遙遙無期的「研究中」。原定於去年招標、估價超過100億元的西九ACE(藝術、商業及展覽)項目,又因新冠疫情而被迫押後招標。若以完成填海計起,西九足足已搞了四分之一個世紀,究竟是天災,還是人禍呢?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