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國泰港府扯貓尾 機師淪為代罪羊

中港通關已成香港抗疫近兩年以來的頭等大事,消息指下月首周有望實現「小通關」。正當全城翹首以盼之際,國泰機師卻接二連三染疫,加上港府對特權人士繼續實施免檢疫入境安排,種種風險俱令通關充滿變數。迫於輿論壓力,國泰和港府不得不整色整水祭出補鑊措施,當中包括即炒3名染疫機師,然而此舉卻激起工會反彈,「請病假潮」一觸即發。國泰管理無能,港府監管無方,別說通關充滿變數,本港貨運會否跪低才是最大問題。
解僱員工 應付輿論
接連有3名從德國法蘭克福執勤返港的國泰貨機機師確診新冠病毒,激起全城嘩然。事件不僅反映本港防疫仍然留有極大缺口,同時反映港府監管形同虛設、國泰管理一塌糊塗。最不堪的是,當局連補鑊都「唔湯唔水」,國泰和運房局私下協商,要求機組人員返港後首3天,每日最多只可離家兩小時,並須自行記錄行蹤及避免參與聚會。但正如外界質疑,病毒不長眼睛,機組人員既可每天離家,又可與家人同住,根本無助防疫,遭專家炮轟此舉「違反邏輯,極之奇怪」,豈是無因。
有見輿情洶湧,國泰前日突然發出強硬聲明,指經調查後發現有「嚴重違反機組人員在外站逗留規定的情況」,涉事員工已不再為國泰航空僱員。運房局亦煞有介事聲稱,對事件感到非常遺憾及不能接受,已責成國泰嚴肅跟進,並防範類似事件再次發生。據了解,被解僱員工正是3名染疫機師。問題是,「炒魷」容易堵漏難,僅將3名染疫機師解僱,是否就代表防疫漏洞不再存在?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只要港府仍然將機組人員列為免檢疫群組,入境後不用到指定地點隔離,單靠國泰和運房局私下協商、毫無法律約束力的指引,根本只是敷衍輿論,同一紙空文無異。
再說,國泰聘請的機師大多為外籍機師,他們思想傾向自由,視嚴格防疫為不人道,何況絕大部分西方國家已實施「與病毒共存」,不戴口罩四處去已成常態,回港後卻要他們接受嚴格防疫要求,不適應和不遵守已可想見,遑論僱主在僱員生病期間將之解僱,是否符合勞工法例值得商榷。由此可見,國泰怒炒3名染疫機師,並將百多名從法蘭克福抵港、與染疫機師住同一酒店的機組人員強制隔離,只是擺姿態、拿機師來「祭旗」而已。港府之所以樂見其成,目的是應付輿論,好為自己防疫不力留下台階,兩者擺明就是「扯貓尾」。
然而,所有政策都講求公平。機師受盡千夫所指,淪為眾矢之的,對他們毫無公平可言,這就難怪激起工會反彈。外媒報道,國泰的機師工會「香港航空機組人員協會」日前向會員發信,提醒他們評估自己在隔離期間的身心狀況是否仍然適合飛行;又建議在有需要的情況下請病假,不應冒險執勤;並形容機組人員成為被針對的目標,目前有超過200名國泰機組人員須入住竹篙灣檢疫中心,對員工士氣造成打擊云云。連工會都建議機師有需要時應「請病假」,一旦貨機機師集體「生病」,後果不問可知。
漏洞不補 問題未解
事實上,國泰職員罷工其來有自,2019年黑暴一役固然是經典,此前亦曾有多次機師罷工行動,抗議資方減薪削福利;回歸初期更有一日內超過160名機師集體請病假的「往績」,今次會否照辦煮碗,不能不令人擔心。
另一方面,疫情之下航空公司經營困難,國泰更是蝕到入肉,需要港府注資273億元及7億元保就業補貼打救,許多機組人員早就被裁員,留下來的薪酬福利亦被大幅削減。國泰覷準機師議價能力不若從前而將他們當成「代罪羔羊」,機師怨氣之大可想而知。儘管傳出國泰擬邀客機機師轉揸貨機填補人手不足,但客機機師又好,貨機機師也罷,只要免檢疫安排不變,一樣有播疫風險。國泰和港府一味「打哈哈」蒙混過關,問題始終沒有解決,一旦再有機師入境後確診,甚至引致社區爆發,該當何罪?
說到底,國泰管理無能並非今日的事,早已淪為納稅人的財政包袱、本港航空業的負資產,正是「醫番也嘥藥費」,也是港府無力駕馭、一再縱容,甚至官商沆瀣一氣的必然結果。窮則變,變則通,世界上不獨只有國泰一家航空公司,所謂大得不能倒只是欺人之談,與其縱容國泰剝削員工,對防疫又無濟於事,添煩添亂,倒不如將航空貨運交由內地或其他有心發展的航空公司負責。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