撥亂反正:三年又三年
政府一連兩日公布了兩項令港人感到羞恥的數據。第一項是在周三發表的《2020年香港貧窮情況報告》,顯示在政府政策介入前的貧窮人口和貧窮率,分別高達165萬人及23.6%,較2019年顯著增加約16萬人及2.2個百分點,當中近半貧窮人口來自失業住戶,另有近三成為在職貧窮。
不過,若計及綜援、長津、職津、派錢一萬元及各項抗疫津貼等政策支援,去年的整體貧窮人口及貧窮率則急降至只有約55萬人及7.9%,較前年反而出現輕微下跌。換言之,雖然特區政府近年先後成立扶貧委員會和制訂了貧窮線,並多番強調關顧基層及扶助弱勢社群,社會整體仍然是愈扶愈貧,僅靠庫房不斷「泵水」補鑊,最終導致社福開支急速膨脹,政府財赤愈趨嚴重。
第二項數據是公屋輪候數字。截至今年9月底,公屋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5.9年,幾乎是「三年上樓」承諾的一倍,創下22年以來的新高,單身長者申請人亦要等3.8年,整體有25.45萬宗申請正在輪候中。
最令人憤怒的是,政府早前還歡天喜地的宣布,已覓得足夠土地應付未來10年的公營房屋需求,但其實大部分單位都是在最尾幾年才能落成入伙。即使一切順利,工程沒有特別阻滯或延誤,公屋輪候時間預計亦要遠至10年後才能顯著回落!
上述兩項數字是相輔相成的,因為不少研究都指出,在樓價高、租金貴的香港特區,提供租金廉宜的公屋就是最直接有效、最穩定持久的扶貧措施。
試想想,要居住在劏房等不適切住房的基層家庭,等足6年時間方獲首次編配公屋單位,不但居住環境差,還要節衣縮食應付高昂租金,更甚是隨時會因種種理由而被迫遷,上屋搬下屋,唔見一籮穀,不論怎樣努力工作,自力更生,都難以成功脫貧。
6年光陰,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但對年輕一輩來說,卻是尤關重要。試想想,要輪候家庭中現正就讀小學的小童,等到升中才能上樓;現正就讀中學的青少年,要等到畢業及升讀大專才能上樓,嚴重影響他們的學習和成長,加劇隔代貧窮問題。想脫貧,恐怕更是難上加難。
因此,只要政府能夠有效解決房屋問題,快速、大量地增加公屋供應,就等於解決了一大半的貧富問題。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