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不平則鳴:同時建南北都會是錯

為甚麼政府每年投放於公共工程的撥款規模有一個約定俗成的金額範圍呢?原因是政府在公共工程每「使」出一元,便會有連續的經濟效應,如物價、工資、成本以及社會上隨之而來的交通、物流、飲食、生活消費等連鎖性的帶動。政府的資金投入多寡都會影響供應及消費,都會帶動價格的上落,不可不慎也。
因此,正常的年度內,一般香港整體的建造工程規模容量都是公私營投資金額大約各佔一半,達致社會平衡。而投資者也歡迎有預算、可計劃其經營投資願景,並可作短中長等3期的打算。
基於上述兩方面元素,其實香港資本主義自由市場的運作,也是有一定客觀的計劃性的,有一定客觀的經濟規律所制約的。為甚麼說反中亂港的泛民政黨和議員打着民主旗號,瘋狂濫用拉布是破壞經濟、損害民生,道理也在於此,反對派其實一點民主也沒有。
第6屆立法會在延任一年內,通過了2,267億元公共工程的撥款追落後,正正說明是不正常議會運作的產物;今年度倍增於正常年度的公共工程開支,正正說明有相關的公共工程、本應在早一年或早兩年施工的或醫院、或學校、或道路等涉及民生的公共工程被拖延。好在有《港區國安法》、新選制及經4次修訂的立法會《議事規則》,結束了立法會被拉布8年多的慘痛歷史。
同樣道理,基於上述分析,作為行政主導的政府,大權在握,更加要審慎並有計劃地運用其每年可動用的財政資源,必須遵守財經紀律,不能大手大腳。因此,政府的公共工程計劃絕對不能誇誇其談、拍拍腦袋,沒經詳細調查研究和論證便搞「大躍進」式大規模城建。基於此,《施政報告》要同一時間把南北兩個都會計劃並舉是錯誤的。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