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筆下風雲:香港陷入自憐格局

殘奧6金得主蘇樺偉的傳記電影《媽媽的神奇小子》早前上映,近日火速在串流平台播放,電影亦傳來好消息,獲香港電影製片家協會提名代表香港角逐第94屆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一時間,這套勵志溫情片成為港人爭相吹捧的熱話。
筆者亦在串流平台觀賞了這部電影,飾演蘇樺偉的演員形神俱似,顯然下過苦功;情節亦很感人,讓人體會到傷健運動員的辛酸,還有難能可貴的母子情。這類片種過去算是冷門,但今年奧運熱潮席捲全城,加上蘇樺偉是港人最熟悉的傷健運動員,此片最終埋單,票房衝破2,000萬元不難理解。然而,讓這部電影代表香港角逐奧斯卡,先不論有沒有贏面,其展現的格局和情懷卻嫌不夠大氣,甚至折射出香港陷入自憐自傷的格局。
香港過去是一個朝氣勃勃的國際城市,更有「東方荷里活」的美譽,然而俱往矣。回歸後不進則退,電影製作水平每況愈下,最後一套激起國際回響的港產片已是2003年的《無間道》。最致命的硬傷是,香港市場細,票房塘水滾塘魚,同內地票房數以億元甚至十億元計不可同日而語。更有甚者,在中港矛盾日益尖銳、內地發展一日千里的大環境下,港產片的格局亦愈來愈狹窄,一味賣本土情懷,自我感覺良好,早已失卻過去的勇於創新。
這樣說並非無的放矢,當內地已拍出《流浪地球》這類科幻大片,儘管有人批評為抄襲荷里活電影、大中國主義,但起碼看到今日的中國有太空雄心;即使同樣是講述運動員的傳記片,以中國女排教練郎平為主角的《奪冠》,個人便認為比《媽媽的神奇小子》可觀得多。香港再不走出自憐自傷、自我感覺良好的窠臼,將眼光和胸襟放遠,未來發展恐怕只會更被比下去。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