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坦言集:台灣脆弱

台灣的經濟是高度依賴中國大陸,港商台商參與內地自90年代發展的出口加工貿易生產,一方面獲取巨大利潤,部分反饋港台,促使港台發展。另一方面,港台製造業轉移至內地,兩者經歷去工業化,香港最徹底,台灣則因兩岸關係,產業升級轉型,2009年台灣製造業佔GDP比重最低,仍有21%,與日本、德國差不多,其後回升,2019年達31.2%,勝過中國大陸,可與愛爾蘭相比,其中主要是半導體行業,顯示出在產業轉移中國大陸之後,台灣企業把從大陸賺取的巨大利潤投入半導體和相關行業,支持本土工業升級,並在半導體行業與南韓、美國鼎足而立,超越日本。
台商再投資製造業的升級,與香港之投入房地產炒賣大不相同。
然而,台灣的半導體市場主要在中國大陸,捨大陸市場難以有超高利潤率支持半導體產業連續投資要求,缺大陸市場,也不易與南韓、美國競爭。而半導體等高科技產業要求的技術高,就業率低,基建設施要求嚴格,台灣發展集中於上游,難以擴大產業,增加就業,連產業鏈內的封裝測試也大部分轉移至中國大陸。不僅高端的半導體生產依賴中國大陸市場,下游產業亦依賴已轉移到中國大陸的部分。台灣半導體產業愈來愈集中於晶圓生產,位高勢危,且美國在對付華為、中興之後,正轉向對付南韓的三星和台灣的台積電。而在美國制裁下,中國大陸也奮力追趕,台灣經濟支柱的半導體,內外受迫。
台灣的經濟屬外向型,貿易十分重要,以2021年首9個月看,台灣的出口佔28%是往中國大陸,香港14.2%,合共四成多,進口中國大陸為21.6%,外貿順差對大陸是323億美元,對香港是455億美元,近800億美元,大於全地區總順差的277億美元,或美國的79億美元。因此,假若台灣出口中國大陸及香港有變,外貿會迅即變成逆差,經濟衝擊不單止是出口的生產與就業受挫,外貿逆差帶來的金融衝擊亦大,尤其是台灣的出口捨中國大陸難有替代,本身財政債務嚴重。疫情壓力已大,若大陸對台灣的進出口稍作制裁,由此衍生的市場心理恐慌可弄垮民進黨政府,或至少引發島內嚴重的政治衝突。
或許大陸未必要打垮台積電的龍頭,經貿政策卻可分化其主要企業與行業,產生恐慌和由此的經濟困難。以經濟逼台正製造急統台灣的重要條件。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