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推動新界建屋 毋忘鄉郊文化保育

陳克勤關注鄉郊保育,常落鄉村看祠堂及古物。 陳克勤關注鄉郊保育,常落鄉村看祠堂及古物。
陳克勤關注鄉郊保育,常落鄉村看祠堂及古物。
施政報告宣布將大力發展新界土地,立法會議員陳克勤認為一方面要增加土地及房屋供應,另一方面亦應注意鄉村保育文化。全新界有27個鄉,現有589條原居民村,106條非原居民村,以及長洲和坪洲兩個墟鎮。原居民村都有過百年歷史,而且各有特色。隨着新界的土地將進一步開發,城市和鄉村的距離進一步拉近。以沙田為例,有些鄉村如田心村、大圍村、排頭村等早已成為城市的一部分,這也成為了沙田區的特色。
至於其他地點較偏遠的鄉村,在可見的未來很可能會以「沙田鄉村模式」去發展。陳克勤說:「條街嘅一邊係幾十層高嘅公屋或者居屋,行過對面馬路就係鄉村,呢種情況會愈嚟愈常見。」
陳克勤表示,沙田的鄉村模式是城鄉共融的典範,不過這也衍生出一個問題,就是保育鄉村文化將面臨挑戰。他指,政府一直沒有一套完整政策去保育鄉村文化,基本上所有保育工作都由各村自行辦理。但各村的資源和人手都不一樣,村民對於保育的重要性和保育方法也認識不足,而導致保育工作沒有標準。
爭設基金 守護歷史遺迹
陳克勤指,現時政府有「鄉郊保育資助計劃」,不過計劃是由環境局牽頭。他表示,環境局與保育鄉村文化可謂風馬牛不相及,故支持設立一個「鄉郊發展及建設基金」,為各村的保育工作提供資源,並建議由民政事務局統籌。
被問及鄉村文化有甚麼值得保育的地方,陳克勤回應指,他去過不同的鄉村,見過村內歷史悠久的建築,並從村長、村民口中得知很多口耳相傳的歷史。這些都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應該要好好保存。他分享了其中一次經歷:有一次他去北區的蓮麻坑村,在其中一個宗祠內見到兩塊巨型牌匾,分別寫着「武魁」和「御前侍衞」。這些在電影和武俠小說出現的字詞,竟然出現在眼前,令他感到相當有趣。原來該兩塊牌匾都是由清朝保存至今,一直都是由村民自行保育。祠堂擺放着一頂花轎,據悉是清朝時新娘出嫁用的。可惜轎沒有復修,因而變得殘破。於是,他問村長,為甚麼這些有歷史價值的古董,政府沒有幫助去保育?村長無奈地回答:有是有,就是拿走了沒有損壞的那頂轎去博物館展出。
陳克勤表示,希望香港的下一代仍有機會親身接觸香港鄉村的歷史和文化。他說:「城市化係不可避免,但咁唔代表鄉村文化唔需要保育。發展同保育兩者之間並無矛盾,反而係鬧市之中能夠保留一啲鄉村特色,會令到整個城市變得更多元化、更有生氣。」
祠堂擺放的花轎因保育不足變得殘破不堪。祠堂擺放的花轎因保育不足變得殘破不堪。
祠堂擺放的花轎因保育不足變得殘破不堪。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