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新界北部大變天 拆牆鬆綁不宜遲

自《施政報告》提出「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後,香港忽然有大量土地可用,港府亦忽然有為,聲稱要大幅提升本港人均居住面積。其實,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正如本報一直指出,香港不是無地可用,而是有地不肯用,加上審批建屋的程序冗長,由生地變熟地沒有十多廿年不可能成事,嚴重窒礙土地發展。
英雄所見略同。港大房地產及建設系講座教授鄒廣榮昨日在電台節目中點出本港拓土建屋寸步難行的關鍵所在,源於港府規劃思維守舊,有地不懂用。他續稱,現時由土地規劃到樓宇落成需經過冗長繁瑣的程序,耗時數十年是等閒事,故此在制度上必須拆牆鬆綁,提升效率,跟本報倡議可謂不謀而合。
實際上,《東方》早就向政府獻上一幅又一幅增加土地供應藍圖,當中更有突破殖民地式思維的建議,促港府倣效深圳設立專責部門,一條龍處理審批建屋程序。深圳的社會和政府投資房屋建築項目,從進入網上審批系統到完成不動產登記審批,整個審批時限分別只需30個和41個工作日,香港簡直望塵莫及。這就難怪深圳朝氣勃勃,發展一日千里,一躍而成全國創科龍頭,早就不是回歸初期的港人後花園模樣。反觀香港暮氣沉沉,僅一條沙中綫鐵路,由1998年提出興建,拖到2012年才動工,直到今日仍未能全線開通。以此「香港速度」觀之,北部都會區何年何月才有樓落成,不問可知。
更不必說,港府口說要大力發展創科中心,言之鑿鑿表示將來新界北部與深圳前海融合,將會是另一個金融及創科重鎮,惟如何落實卻語焉不詳。正如本報指出,北部都會區除了要由基建帶動發展,鐵路通,發展便通,更重要是化繁為簡,不要將時間浪費在繁文縟節上。香港最大的問題是政府部門官僚僵化,諸多設限,連私人商業大廈拆一幅非主力牆也要拖延三數個月審批,發展商建屋起樓,要虛耗多少年「走程序」可想而知。反觀中國以效率為先,單是疫情期間廣建方艙醫院收治患者,由興建到啟用僅以日計,這在香港是不可思議的事。中國速度傲視全球,跟香港龜行蝸步恰成鮮明對比。
明乎此,城規會固然要改組,相關政策局更須拆局重組,修訂《城市規劃條例》及《新界條例》以加快土地發展進程同樣刻不容緩,並且須及早為人力籌謀,不要到了工程展開才發現沒有足夠工人可用。奈何言者諄諄,聽者藐藐,別看林鄭煞有介事揚言將運房局分拆,但又推說留待下屆立法會和政府審議,遑論為土地政策拆牆鬆綁,人力問題更是關人個關,擺明等收工不做事。
事實證明,香港土地供應不足從來都不是高官所說的「地從何來」,而是有地不用、有地不能即時發展,政府部門再不提升效率解決問題,北部都會區只會淪為空中樓閣。再說,本報提出的「船灣淡水湖發展藍圖」絕對有的放矢,只要港府實行拿來主義,必可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只是高官聽得入耳嗎?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