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龍七公:加強個案管理 推動精準扶貧

每年10月17日是聯合國大會自1992年底確定的國際消除貧窮日,目的是要求各成員國宣傳和促進全世界消除貧困的工作,採取具體的扶貧行動。對於很多西方國家而言,這或許是「吹牛」、「齋噏」活動,但中國政府卻認真對待,多年來致力於消除貧窮,終於在2020年完成脫貧攻堅戰的任務。
授人以漁 消除貧窮
反觀過往發展被視為較先進的香港,貧窮問題一直未見改善。這裏要跟大家說明一下,國家所說的「貧窮」是指「絕對貧窮」。國際上不同國際組織的「絕對貧窮」定義略有差異,大約是平均每人每天的生活費為一至兩美元之間。像香港這類高度發展地區,我們經常說的「貧窮」則是「相對貧窮」,現時特區政府的貧窮線是以不同住戶人數的住戶收入中位數的50%來釐定。
國家近一、二十年來的扶貧政策有一個重點是「精準扶貧」,精準扶貧有兩個要旨:一是對貧窮個案管理,二是對貧窮成因的根本改變。個案管理是需要真正研究不同受助個案背後,是否有相同造成貧窮的原因,他們真正需要的可能是社區支援,例如託兒、託老,也可能是技能上的提升。當然不只是像現時香港社會保障辦事處開個檔案,社工做的多是一些流程工作,往往容易官僚化、形式化,例如多年來一直為人詬病的「自力更生支援計劃」等。
筆者認為個案管理,正是所謂授人以「魚」,倒不如授人以「漁」,更重要的是要根本改變貧窮的成因。如果大家想比較生動的了解,筆者建議可以看內地早前一部熱播電視劇《山海情》,故事講述80、90年代寧夏一個叫西海固的地方,在國家實施精準扶貧政策下「脫貧摘帽」的故事。當時國家除了向寧夏投入大量扶貧資金,更重要是興修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更透過發展產業,讓本來貧苦之地能自給自足,從根源上消除貧窮。
同樣地,那些像《山海情》中的貧困地區,國家扶貧計劃一方面面對地理環境的問題,另一方面就是農產品轉化為收入的問題,當中包括農作物定位、農作物的保存運輸、延伸產品加工以至產品行銷等。這些工作明顯已經不是傳統社會福利工作能處理和解決的,但這些脫貧轉變很難依靠所謂的「市場」自由調節供需,必須依賴當地政府和地方幹部的實際工作,一些村長、鄉鎮幹部更要自己上網「直播帶貨」。這可謂是一個系統性改變貧窮的工作。
總而言之,香港政府需要改變對貧窮問題的態度,單靠西方的所謂「再分配」消除貧窮,效果明顯已出現瓶頸狀態,傳統的再分配方式往往是給予現金補助,但這種方式多年來成效有限,甚至愈扶愈貧。筆者期望明年新一屆行政長官和相關官員能有心有力,推動香港的精準扶貧工作,並為扶貧工作定出明確可量化的工作目標,做好個案管理研究和推動從根本上改變政策措施。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