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仗義執言:公院弊端

《亞洲週刊》副總編輯江迅日前在荃灣仁濟醫院離世,江迅的遺孀向傳媒出示丈夫臨終前24小時的對話紀錄,顯示江迅向醫護求助不果,痛楚折騰逾24小時後撒手人寰,親友極度悲憤。
江迅逝世前的慘痛經歷,令人對部分公立醫院的服務質素以及醫生護士的專業抱有疑問。究竟人手不足有多嚴重,以致病人求助都安排不了一位醫生處理呢?有醫生稱事件表面懷疑成立,當局應該深入調查。
上述絕非個別事件,公立醫院多年來嚴重醫療事故頻發,因醫療失誤一直被拖延而死去的患者不知凡幾。筆者明白到公營醫療系統人手不足,醫護人員疲於奔命,已影響到醫療服務質素。資料顯示,截至去年12月,本港共有15,298名正式註冊醫生,人均醫生比例為每1,000名人口有兩名醫生,人均醫生比例落後於其他先進經濟體。公院專科首次診症輪候時間一般要42周,較長可達84周,一些離譜個案甚至要等超過兩年,部分病人投訴因為延遲醫治導致病情惡化。
世界衞生組織在2016年發表一份題為《衞生人力資源全球戰略草案:衞生人力2030》的報告,據估算,31個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成員國在2030年將面臨120萬名醫生短缺。現在全球出現醫生荒,單靠增加本地培訓醫生學額未能解決人手短缺問題,筆者多年來已要求政府修例引入合資格海外專科醫生來港執業,以改善醫療服務水平,《2021年醫生註冊(修訂)條例草案》將於立法會恢復二讀辯論。
而江迅之死,亦暴露香港公立醫院種種弊端。香港公立醫院管理混亂,甚至被傳媒詬病:制度鬆懈、架構上肥下瘦、資源嚴重錯配、前線醫護疲於奔命,醫療事故不斷。此外,估計2040年普通科護士會出現5,060人短缺;床位及醫療設施亦嚴重不足,上述問題都是政府需要解決的。
醫管局的使命是:須為病人提供救命的治療,協助病人重拾及保持健康人生;醫管局的核心價值是,「以人為先」,為病人提供最佳的服務。倘若本港公共醫療系統出現結構性問題,就要動手術改革了。筆者期望政府徹查江迅事件,針對性解決問題,不要讓同樣慘劇再度發生。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